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基督圣体圣血节后周六
对圣母圣心的敬礼源自福音。圣路加曾两次记载:“玛利亚把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复思想。”(路2:19);“祂的母亲把一切默存在自己心中。”(路2:51)。圣母的心满怀着有关耶稣的种种事迹,时时心思念虑著耶稣,因此她能由内心中真诚地唱出极优美的赞主曲:“我的心灵赞美上主。”
对圣母的敬礼盛行在中世纪,如圣安生(St. Anselm)、圣洁如(St. Gertrude)和圣碧瑾(St. Brigid)等均是此敬礼的实行者与推动者。第十五世纪时,此敬礼曾短暂衰退,但到第十六世纪、第十七世纪时又再度活跃起来。圣若望‧欧德(St. Joannes Eudes, 1601-1680)极为热心推动对耶稣圣心和圣母圣心的敬礼,教宗碧岳十世称他为“耶稣与圣母圣心礼仪敬礼之父、圣师与使徒”。之后又受“显灵圣牌1 ”(1830年),“法蒂玛圣母显现”(1917)的影响,对圣母无玷圣心的敬礼更为广传。1942年10月31日圣母在法蒂玛显现第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教宗碧岳十二世将所有基督徒家庭,及整个人类奉献给圣母无玷圣心,并于1944年5月14日将此庆节推广到整个教会中,定在圣母升天节第八日举行,同时也编订了本日专用弥撒经文与日课。新订的礼仪年历将此庆节移到耶稣圣心节后星期六。
一些圣经章节、教父们的著作,以及教会的训导等,都对此敬礼提供了稳固的神学基础。《教会宪章》第53号:“在天神报讯时,童贞玛利亚以心、身承受了天主圣言,为世界带来了生命,因此被认为并尊为天主和救主的真正母亲。”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其“人类救主”通谕中称:“我们可以说,“救赎奥迹”是在纳匝肋之贞女说‘尔旨承行’时,在她心中完成的。从那时起,这颗童贞之心且又是母亲的心,在圣神的特别影响下,一直追随圣子的事业,并关心所有基督所曾接纳,并以无尽爱情继续接纳的人。”因此她的心与耶稣的救赎奥迹实有极密切的关系。她的心与耶稣的心一同投入天主的救世计划之中,一同体验天主救恩计划的实现。
注释:
1.1830年,圣母显现给一位仁爱会初学生加大利纳‧拉布来修女(St. Catherine Laboure),希望她能将“显灵圣牌”的事迹让更多人知道,使人们相信佩带这圣牌将会得到治愈和内心的皈依。椭圆形“显灵圣牌”一面为圣母像,另一面上的字母“M”上有一个十字,下面有两颗心,一颗心上有用荆棘编的花冠,另一颗心被一把剑所刺透。教宗额我略十六世对圣牌的来源作了仔细考查之后,正式宣认这事迹的确实性。1933年,教宗碧岳十一世列加大利纳‧拉布来修女为真福;1947年再由教宗碧岳十二世宣圣。
参考书目:
赵一舟著,《我们的庆节》,台北:见证月刊,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