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terncross

依纳爵在茫莱撒停留相当长一段的时间,做好心灵准备,因为他有个大心愿:去圣城耶路撒冷朝圣。

耶路撒冷!那是吾主足迹踏过的土地,更是他受难与复活之地。

可以想像,依纳爵到达那里的时候,内心多么感动。

他的目光停留在耶稣停留过的地方。

他可能伸出手去触摸过革责玛尼园的岩石并跪下来,仿佛耶稣前一刻钟才在那里祈祷过,而余温犹在。

对主耶稣基督的热忱在他心中澎湃不已,他想要在那里永久住下。

他梦想在这个犹太教、穆斯林、基督徒都尊为圣地,历经动乱沧桑的古城,紧紧追随着主的脚步,继续宣扬祂的福音,帮助人灵。

可是,护守管理圣地的方济会会长比依纳爵来的务实。

当时耶路撒冷仍属于鄂图曼帝国统辖,想留在圣地向穆斯林传福音,相当危险。

曾有留下来的基督徒被杀或被抓去关,到头来方济会还得出钱出力把人赎回来。

依纳爵当然不怕死,为了跟随主,他意志坚决,准备接受一切。

结果方济会会长只好祭出最后一招:他有教宗授权,可以决定人的去留,并开除不服从者的教籍。他请依纳爵离开。

依纳爵只好默默离去。但临行前他仍偷偷跑回橄榄山,只为了再看一眼耶稣升天时的足印方向是往左还是往右。

即便他因此被一个在那里服务的教友拉回来,一路牢牢抓住他的手臂,他心中却感受到很大安慰,因为整个过程中,他感觉主离他好近。

 

第一志愿既然落了空,他开始想别的方法。无论如何,他渴望把天主给他的宝贵礼物分享给人。

几经思虑,他决定去念书;同时,也慢慢开始找寻志同道合的伙伴,因为他领悟到要在人间发展天国的志业,需要同伴团体。

他开始了一连串的尝试,却遭遇一连串的挫折;但依纳爵不屈不挠,他总是在碰到死巷时转弯,再试别的路。

他在西班牙的求学路从巴塞隆纳开始,接着到亚卡拉,再到萨拉曼卡。

虽然还没拿到任何学位,他的热切心火却催迫他不断与周遭的人分享,还吸引了一些追求属灵生活的同伴。

但在那宗教改革的时期,教会对于那些看来跟传统不太一样的东西都十分敏感。

因此依纳爵引起注意,屡次受盘问,甚至坐监将近一个月,还接受审问。

但是他处变不惊。

在亚卡拉他跟探监的朋友说:“倘若我为爱祂而进入这里的那位愿意,祂必会释放我。”

而在萨拉曼卡,他向审判者说:“在萨拉曼卡没有那么多的脚镣!为了爱天主我是愿意多带几副的!”

经历严峻的审判,依纳爵最后被释放,但被警告不得跟人讲论大罪小罪。

依纳爵知道,这等于是让他无法继续跟人讲神操。

无论如何,他心中的火焰没有被浇熄。

天主使一切帮助爱祂的人。这些路障使他转向了巴黎。

在那里,他将继续学习,并且找到和他同心合力开展天国志业的伙伴。

 

如果因为做错事而受罚或受苦,我们或许会觉得自己罪有应得,比较容易接受。

但是,为了爱主和跟随祂而遭受误解、磨难,可能会感觉委屈、生气、沮丧。

被同样归属主的人怀疑判断,这种痛苦可能比被陌生人殴打更难受吧。

依纳爵因天主而燃起的热火才刚开始,便屡次遭遇了冷酷对待。

但他没有怨天尤人。他始终把目光转向主。

遭到粗鲁对待,无辜坐监,甚至冒着被判为异端的生命危险时,他想着的是主。主为了爱我们而受苦受辱。

主为了救我们而舍命。

为了跟随主,他甘愿受苦,即使这令他身心备受煎熬,在某些时刻也开始自我怀疑,但靠着祈祷,他仍能分辨出那些让人消沉绝望的声音不是来自主。

他的心紧随着主,想起祂也被捕、受审、饱受折磨。这时,痛苦反而使他更亲近苦难中的主。

在困境中,他靠自己无法做任何事,但他信靠主。

 

耶稣向门徒,也向我们说:背起你的十字架,来跟随我。

真正的爱在经历艰难痛苦的考验时,越发显明。

进入圣周,让我们细细体会耶稣为爱我们而受的苦,静静陪着祂。

也让我们把自己的痛苦与祂的圣伤连结。

信靠祂,仰望祂,爱祂。

作者/台北依纳爵灵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