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中的其中一项要务是补赎,即透过悔罪和克己实践皈依。悔罪首先是一种信仰行为,目的是爱和皈向天主;否则就仅是形式主义而已。
为使整个教会集体遵守共同补赎,教会规定“补赎日期”。在此期间基督信徒应以特别方式专务祈祷,实践虔诚、慈善和爱德的工作,并藉更忠信的尽本身的义务,弃绝自己。在普世教会内,“补赎日期”为全年每周星期五及四旬期。“补赎”包括大斋、小斋或其他可取代之的行为。
守大斋意思是,当日只许饱食一餐,但早晚可略进小食(其余时间只可取用流质饮品而不能进食)。守小斋即放弃取用热血动物的肉类食品,或主教团所规定的其它食物。
不同地方可规定不同守大、小斋的日期及细节。首先从罗马教会说起:
- 全年每周星期五(遇到节日 Solemnity 除外)及整个四旬期:应守小斋
- 圣灰礼仪日及基督受难日(圣周五):凡年满十八岁而未到六十岁者应遵守大小斋,凡满十四岁者应遵守小斋。
- 因年龄幼小而不受大小斋法约束者,牧者及父母应设法培养他们补赎的真精神。
- 因为病弱、孕妇、重工等,可免守大小斋。
《天主教法典》容许主教团进一步规定守大小斋的方式,以其它补赎方式,特别是爱德工作、神操,代替全部或部份大小斋。以下是世界上一些地方关于守大小斋的规则:
台湾地区主教团:守大、小斋的日子只有圣灰礼仪日及耶稣受难日。农历初一至十五, 可免守斋,但鼓励信友这段期间以行善代替守斋。
香港教区:“逢星期五信友可免守小斋,但必须践行一些爱德或克己善工:例如:节制饮食、烟酒、减少娱乐消遣的时间,献出余暇为穷人、病人、老人、孤独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服务。 此外,在四旬期内,他们宜作特别的善工,例如:每天参与弥撒、每天朝拜圣体或拜苦路。”如圣灰礼仪日与农历新年期间相遇,香港主教也会豁免该天守大小斋的规定。
澳门教区:“当守大小斋的日子:圣灰礼仪日及耶稣受难日。当守小斋的日子:凡遇星期五,教友均得守小斋,除非该日适逢教会的节日或法定假期的中国民间庆节。在四旬期内,教友应先得本堂神父允许,方能以别的善功或祈祷去取代小斋。在四旬期外,教友可随意用祈祷(如:拜苦路、念玫瑰经、研读圣经等)或施舍(按每人能力给慈善机构捐献)去取代小斋。”
本文转载自盐与光天主教传媒机构,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