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内工作与生活多年,我发现多数我遇到的人都是诚实的、积极投身的,且多数时候会散发出信仰的正能量。大部分积极参与教会的弟兄姊妹都不是伪君子。然而,在教会生活中最让我不安的,是我们中很多的人生活充满了怨怼、愤怒、严苛、批判,特别在那些我们积极拥抱的价值观上。
这个状况首先由卢云神父提出来。他很难过地说,他在教会及牧灵现场真的遇到很多易怒、常常抱怨、怀抱理想主义的人。好像在教会中,每个人都会为了某件事情而生气。更严重的是,在教会中,我们太容易将自己的愤怒以先知之名合理化,把它当成是对真理与道德的热忱表现。
这些人的逻辑是这样的:正因为我真的很在意某个道德的、教会训导的、或正义的议题,所以我难免会变得有些神经质、愤怒、自以为是、严苛地评断人。而且这些教义或道德的议题非常重要,我因着坚持这些真理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易怒和苛刻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了。
所以借着给它一件先知的外衣,我们将自己的愤怒合理化,把自己当作天主、真理和道德的战士。而事实上,我们是在抗拒面对我们内在的创伤、不安,与恐惧。因此,即使整个教会都是由和我们一样,真诚地想要活出耶稣的福音,努力地跟随耶稣基督的弟兄姊妹所组成,我们眼中看到的仍然是“罪人”、“危险的相对主义者”、“新世纪的异教徒”、“宗教怪咖”,还有许多“迷失的灵魂”。但我们从来没有好好看看,这些对人的判断又对我们的灵魂健康,对我们的门徒身份造成了什么影响。
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真理并非相对的,道德议题也很重要,而正确的真理与适当的道德,就像被敌人包围的王国一样,需要被悍卫。可是,并非所有的道德判断或教会教导都有相等的重要性。
但那些没有被别人放在首要地位的真理,却给了我们一个借口,合理化我们的愤怒。我们必须悍卫真理,悍卫那些没法保护自己的人们,并且拥护教会的传统。但是正确的真理与道德并没有让我们成为耶稣的门徒。那什么才能呢?
使我们成为耶稣真正门徒的方式,是在祂的圣神内生活。而且这不是一个模糊、不具体的抽象概念。如果一个人想要找到一个辨别基督徒的公式,他就该去看看迦拉达人书第五章。在那里面,圣保禄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依照肉性生活,也可以依照圣神生活。
当我们生活在愤怒、怨怼、判断近人、党争、及拒绝宽恕中,我们就是靠着肉性生活。当这些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不能欺骗自己,说自己在圣神内生活了。
相反地,当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节制时,我们就生活在圣神内。如果这些特质不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就不该继续幻想自己是生活在圣神内,即使我们对真理、教义,及正义充满热忱。
接下来我要说得有点残酷,但或许不说更残酷:有时候我在那些一位论者(Unitarian)、新世纪信徒、巴哈伊(Baha’i)教教徒身上,比我们教会中很多对教会与道德议题采取坚定立场–那份确信中却充满严苛与怨怼–的信徒身上,看到更多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和温和的果实。如果我能够选择我的近人,甚至,选择和我一起分享永生的人,这个自由有时会让我内心冲突不已:谁才是我真正的信仰伙伴?是那些为了耶稣、为了达成目标,愤怒的狂热份子?或是那些被视为立场模糊或新世纪异端的温柔灵魂?在末世来到时,谁才是真正的基督徒?
我想,我们需要更留意自己对其他宗教及道德观点愤怒、严苛、排斥、及轻蔑的态度。如同美国诗人多马斯・艾略特(T. S. Elliot)所说的:最后的诱惑,同时也是最大的背叛,就是为了错误的原因去做对的事。我们可以继续自己对真理及道德的坚持。但我们对那些不和我们同一挂者的愤怒及严苛,却会使我们被排除在天父的家门外,如同耶稣的比喻中,那个荡子的哥哥一样,对天主的仁慈及那些被仁慈对待的人,充满怨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