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_possible-to-distinguish“万民福音部”是在一六二二年以“传信部”之名成立的宗座部门,负责管理所有“传教区”。而它今天看管非洲、亚洲及大洋洲大部分的教区,即总数四千个教区中的一千五百个。

教宗旗下的“枢机顾问委员会”正研究废除传教区的划分,以及研究“万民福音部”跟二零一零年成立的“宗座促进新福传委员会”合并的可能性。

就以上事情,《十字架报》的玛利亚.马尔扎克(Marie Malzac)向安多尼.松达格(Antoine Sondag)神父提出了三个问题。这位神父是法国主教团辖下教会普世使命全国服务部的主任。

 

十字架报:为何有改革“万民福音部”的提案?

松达格神父:有关这宗座部门的改革,是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教会意义,似乎没有在传信部实现。

“万民福音部”成立之初,获委派管理由西班牙和葡萄牙“发现”,或说是“占据”回来的领土。这宗座部门至少在结构上,仍归因于殖民心态,这直至十九世纪仍存在着的规范。此外,长久以来,教会都委派传福音的组织到相关国家。

 

这宗座部门以何种方式建基于过时的教会学上?

“传信部”──今天的“万民福音部”──依旧建基于一套教会学,但这套教会学认同天主教世界的帝国视野,以罗马和基督教欧洲为中心,然后是“基督宗教”的领土,之后才是有待传福音的周边地区。

然而,在教会内,并没有周边地区,正如教宗方济各经常强调的,每个教会都必须是一个使命。

而且,我们不会根据“出产”司铎的数量来判断教会。如果是这样的话,旧世界的教会反过来会变成外围的。

尽管如此,最近一些福传教区仍需要其他地方教会的财政支持。这应该作为“交换—给予”而非“帮助—受助”的关系。总体而言,“基督教领土”的概念并非很基督教……因为它指的是一种信仰的世代观念,即使毫无疑问,基督宗教是很多国家古代历史的一部分。

 

“传教区”一词从今以后也会用于欧洲,故该如何去理解它?

法国,是一个传教国家吗?公教职工青年运动的两位神父,亨利.戈丹(Henri Godin)和伊万.丹尼尔(Yvan Daniel),其著作在一九四三年出版时轰动整个法国教会。这部著作提及在法国社会的某些层面的“去基督教化”,特别是贸易和体力劳动世界里的,而当时人们认为是非洲和亚洲需要“基督教化”。最终,它从一九四五年起成为法国重新开始的传教运动的跳板。

再者,梵二改革之一,是承认其他宗教传统的价值、重要性和尊严,并促进对其他文化的尊重。“传教”这概念多年来随之而被修正,尽管我会说从一九六五年至九十年代这段间期已被超越。例如,在过去二十年间,招揽“白人神父”传教士已有所放缓。

在法国每个人都明白,即使对那些离开宗教生活的人来说,随着许多外国神父的到来,情况已发生变化。今天,在不到七十五岁的五千位神父中,有二千人是来自其他地方。所以,在七十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可以在法国当传教士。

来源/《十字架报国际版》,天亚社编译。

本文转载自天亚社中文网,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