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其中有人说:“他是仗赖魔王贝耳则步驱魔。”
另一些人试探耶稣,向他要求一个自天而来的征兆。
耶稣知道了他们的心意,便给他们说:“凡是一国自相纷争,必成废墟,一家一家的败落。
如果撒殚自相纷争,他的国如何能存立呢﹖因为你们说我仗赖贝耳则步驱魔。
如果我仗赖贝耳则步驱魔,你们的子弟们是仗赖谁驱魔呢﹖为此,他们将是你们的裁判者。
如果我是仗赖天主的手指驱魔,那么,天主的国已来到你们中间了。
几时壮士佩带武器,看守自己的宅舍,他的财产,必能安全。
但是,如果有个比他强壮的来战胜他,必会把他所依仗的一切器械都夺去,而瓜分他的赃物。
不随同我的,就是反对我;不同我收集的,就是分散。”
“邪魔从人身上出去后,走遍干旱之地,寻找一个安息之所,却没有找著;他于是说:我要回到我出来的那屋里去。
他来到后,见里面已打扫清洁,装饰整齐,
就去,另外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魔鬼来,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处境,比先前就更坏了。”
需要灵感
- 我们不太倾向使用附魔这样的说法,但这并不阻碍我们了解耶稣在这里所教导的,一些基本的社会学与心理学知识帮助我们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
- 对耶稣为魔王贝耳则布服务的指控(因为这是祂唯一可以拥有对魔鬼的权利的方式),听起来像政客所做的指控。每个人都指控对方腐败、撒谎或其他什么,这是决定了不和解、不看另一方好处的群体之间苦痛的分歧和指责的言语。
- 然而耶稣坚持祂热衷于全然不同的一种游戏。超越群体间的权力游戏,祂宣布天主掌权,天主已“綑绑壮士”,因此所有争权夺力的派系和政党都没有意义:“天主的国已经来到你们中间了”。
- 那在各处徘徊的邪魔的戏码是心理学所谓“压抑的重返”的一个强有力的故事。如果你试图压抑痛苦的记忆或情绪,你会失败,因为它将以甚至更强大更破坏性的力量迸发出来。对于宗教人士而言,急于与他们的罪性或一般的罪保持距离,那可能会导致苛刻的伪善─正如耶稣所熟知的那样。
- 那我呢? 那自我满足与虚假圣洁的“邪魔”是否在我“家”里有所斩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