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Jean-Baptiste Kikwaya

一位耶稣会科学家与《神操》的关系

  借由向灵性范畴开放的心态体验科学,进而与天主建立关系   作者:齐瓦亚神父 (Jean-Baptiste Kikwaya, S.J.) ,隶属耶稣会中非省 ,目前任职梵蒂冈天文台 我是一名天文学家,有一次在洛杉矶接受采访,一名记者问我:“为什么有那么多耶稣会士的名字与月球有关?”这个问题让我不仅注意到我的科学家身分,同时更关注到我的耶稣会士身分。一名法国天主教记者也问了我类似的问题:“为何耶稣会士长期以来积极投身于天文学领域,关于这点你有何解释?”这两个问题清楚地显示出科学与耶稣会士身分的关联,那么,是否有个“耶稣会独特的方式或途径”来活出科学家的身分呢? 我认为没有。以我浅薄的意见来看,耶稣会士拥有的是一种态度或独特的内在气质,用以实践在他自己的专业上,当然,也适用在科学上。 就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我归因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经验带来的现实感与真理,这两者超越了知识本身,打开了生命中其他新的层面。当一个人的出发点是科学知识和基督信仰知识时,所获得的经验会给他或她带来某种程度的安慰和活下去的理由。在这一点上,认识天主的经验与科学知识方面的经验两者之间有各种交集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如果你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和信仰知识,你会发现你不会面临“非此即彼”的选择;反而,这两者会帮助你更加了解你周遭的世界和你自己的生命。你获得的经验,不论是在科学领域或是信仰方面,都会让你了解你自己、了解其他人,同时也了解这个世界。因此就我观察,耶稣会研究科学的方式,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对生命其他领域“超越性” (transcendence) 的问题做探究。 至于耶稣会士在天文学方面的投身,首先,我要说耶稣会士不仅涉及天文学,也在其他不可计数的知识领域里潜心研究。我想这源自于耶稣会士在接受培育时对“求知” (knowing) 的重视,不过,求知并不意味着纯粹为了知识的缘故才去学习或获取知识,这样的话求知过程就过于表面化了。在耶稣会的培育中,“求知”首要关注的是“生活”、“成为伙伴”和“感受”的共同体验。当一名耶稣会士渴望认识天主,他不会从外部去研究祂。他的目标是与天主建立关系,并活出和阐述这关系。从人类到宇宙的所有其他知识领域的认识也是如此。这种知识与经验密切相关,而经验也丰富了知识。问题在于:耶稣会士丰厚的底蕴来自何处? 答案与《神操》息息相关,这是圣依纳爵留给我们耶稣会士,也是给教会及世界的遗产。确实,在神操的第一周里,圣依纳爵邀请避静者认真思考他们的罪的实际状况,以及天主重新建构的慈悲。一旦成为新的受造,避静者可以回应耶稣的召叫,分享祂的生命并跟随祂。然而,除非你花很长的时间感受耶稣的临在,透过默想和默观亲密地认识祂,习惯祂的风格,否则是不可能听到祂的召唤。 这种亲密的过程发生在一个对话的场景中。避静者不应试图以“理性”的方式接近耶稣,把祂当作一个对象来研究掌握,然后传达给其他人。相反的,这更像是一种对话,避静者在其中揭示他或她自己是谁,包括:他们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经验和问题。那就是他或她被召叫去“体验耶稣”的方式,这在后来就可成为他们灵修生活的基础。 在此同时,耶稣会士根据与耶稣亲密关系的经验来建构他的生活,耶稣启发了他所做的一切,包括他的使徒工作、他与天主子民的关系及他的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受到《神操》滋养的科学家及耶稣会士,我对从事自己的专业所获得的经验感到兴趣。这超越了我研究领域的任何“外在”知识,或超越了它所产生的结果,将我置于一个涵盖生活的所有其他面向、更为普遍的环境里。这包括了对天主、人类、世界和自然的尊重和爱,以及作为我自己,一名耶稣会士及一名科学家的承诺。这也正是我敢于希望与我接触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我的感受,无论他们是我的同事、学生、堂区教友和来自各方的男女。 文章摘录自:耶稣会士2022年刊《The Society of Jesus in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