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为什么祢让那件事发生在我们身上?”在祈祷中,若我们提起一些听似不知感恩、不舒服或具有挑战的话题,那是不是一种诱惑,使我们远离天主?然而,在依纳爵式的默观里,我们受邀大胆运用想像力,把那些被我们视为“不正确”的情绪和感受带入祈祷,以真实,甚至脆弱的自己与天主相遇,让祂凝视真正的我们。无论我所拥有的与欠缺的为何,祂依然陪伴着我,依然爱我。
在“爵”式默观中与耶稣说真心话
争取与耶稣的连结:福音剧灵修工作坊式避静
四月初,耶稣会Magis 青年中心首次与马尼拉圣心初学院合作,举办为期三天的“福音剧灵修工作坊式避静”,参与的青年及中华省望会生,将自己的生命放入福音内,成为彼此默观祈祷的见证人,并在过程中让圣神的风,带着他们持续地与祂对话,并与耶稣的关系,有更坦诚的“看见”跟“连结”。
用“对祷”与圣母玛利亚谈话
玫瑰圣母月已开始了一个多星期,你有没有跟圣母玛利亚好好说过话呢?圣依纳爵说:“对祷,应是真正的谈话,就如朋友与朋友一样。”我们可以用此方式,先和圣母谈话,她会陪伴我们到耶稣跟前,帮助我们进一步与祂交谈。对于加深我们和耶稣的关系,她的渴望更甚于我们。
玛利亚陪伴依纳爵一生
还记得在蒙赛辣圣母态像前放下宝剑的圣依纳爵,曾经气得要骡子决定,是否该杀了一个用言语污蔑圣母玛利亚的人吗?如此爱慕玛利亚的依纳爵,与圣母的关系是什么?玛利亚对他又有什么影响?我们一起来回顾。
信德与恩赐促成美丽的医治
“你们得不到,是因为你们不求。”(雅4:2) 你是否期待被医治,却因各种貌似可信的理由而未向天主祈求?医治是白白得来的礼物,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事好挣得或配得这个礼物。来看看耶稣复活以后的故事,在丽门乞讨的瘸子,如何经由伯多禄和若望这两位宗徒的信德而得到耶稣的医治。
成为善牧,空缺被填满
耶稣会中华省会士伯多禄,从小家里把屋子奉献出来供村里举行弥撒、聚会、学习,浓厚的宗教氛围在他年幼的心灵里扎下了一个福传梦。但年轻的他仍会在世俗与教会之间挣扎,他留意心里总有无以名之的空缺,直到突然明白,那份空缺是一份深深的渴望,渴望与天主有一份真挚亲密的个人关系。在一次默观祈祷中,耶稣对他说:“你终于来了。”那一刻,他心里的空缺被填满了。一起来看看伯多禄会士的圣召故事。
事无大小天主都关心
我们有烦恼担忧时,往往又认为它们微不足道,不足以占用天主的时间、向祂祈祷,免得打扰可能已经很忙碌的祂?其实天主有能力照顾所有的事,无论我们每一个忧虑大或小,祂都想聆听。
走过童年—当艾瑞克森遇上圣依纳爵
爱利克·艾瑞克森 (Erik H. Erikson) 是美国德裔美籍精神分析与心理学家,他的人生八大阶段理论,说明人在各阶段都有发展任务,这些任务在一生中相互影响。当他遇上灵修导师圣依纳爵,会迸出怎样的火花?在“勇敢去飞—让耶稣陪你走过童年工作坊”中,每个人对家人不断浮现各种滋味,而这些滋味都成为燃料,帮助他们信任生命、信赖天主,和激发祈祷的渴望。
在秋天写信给天主
秋天,特别能让人感受天主以一种温柔又私密的方式临在。它是更为宁静的季节,一个我们内在能更深入默观的时机。你可以写封信,跟天主说说话,表达此刻的心情。
静默祈祷是透明之窗
祈祷中的静默,好似一扇透明洁净的窗户,让光穿透,使我们更容易发现天主,并看见万事万物原有的样貌。
走进一座森林 感受天主的奥妙
天主创造了大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亲近祂巧手创造的大自然,即是亲近祂。台北依纳爵灵修中心的自然灵修课,带领你沉浸于自然,感受天主的神妙化工,更新与祂的关系。
透过想像 聆听天主
天主用各种丰富的方式对我们说话,你都听到了吗?其中一种方式是依纳爵式的默观祈祷。它运用我们的想像力,把《圣经》当中的经文与故事,于你脑海中一幕幕上演,像放电影胶卷那样,最后把你自己也放入这些场景,看看有什么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