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仁大学医学院在2025年3月19日,为在过去半年解剖课奉献的五位大体老师举行感恩追思礼,其中包括两位耶稣会神父。当天虽是乍暖还寒的气温,但感恩追思礼上,无论是神父的证道,或家属、师长与学生的致词,彼此呼应、交织成温暖的光辉。从大体老师、医学生,再到患者,不再只是关于病痛的治疗,它更是爱与奉献的传递炼。
以生命点亮生命:辅大医学院大体老师感恩追思礼
潜移默化带来改变的耶稣会使命
萝玛·沙姆沙德是耶稣会士在巴基斯坦的使命伙伴,在一个偶然的相遇后,她进入耶稣会工作,参与了耶稣会的使命及教育工作。她亲眼看到这份使命为学生,进而为她自己的生命所带来的转变。她因而明白真正的圆满不仅来自个人成就,也来自促成他人生命的改变。儿时就读耶稣会所办幼儿园的她,感觉自己仿佛兜了一大圈后,带着自己的专业再度回到原点服务。一起来聆听她的见证分享。
耶稣会高中生力挽狂澜,改变海洋生态
位于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的雅浦岛,缤纷的海洋世界在过往十几年间逐渐失色。就读岛上耶稣会所属雅浦天主教高中的女学生阿尔琳‧索斯维奇斯,原本没有察觉这些变化,但在专为学校高年级生设计的海岛生态学程引导下,她重新潜入儿时曾经徜徉的海洋,意外发现海中的世界已有巨大的不同。她意识到人类小小的举动,日积月累对地球造成伤害,但同样地可从小小的行动,改变原本的生活方式,彼此团结,一起为海洋生态催生出更好的果实
内思高工70周年校庆:合而为一,共创未来
甫于2024年12月6日庆祝在台复校70周年校庆的内思高工,由耶稣会于1954年于新竹县新埔镇成立,起初在新埔天主堂上课,后来迁移至现址。除了当年引入电机和机械知识嘉惠在地学子,70年来也与新埔居民建立深厚的情谊。耶稣会办学精神强调反省、服务他人与追求真理,这一核心价值始终是内思高工坚持的教育信念,也是学校每一步成长中贯彻的使命。内思的学生不仅具备因应现代挑战的能力,也能将其用来服务他人、改善世界,展现出真正的世界公民精神。
九龙华仁书院:蒙恩百载·格致传薪
耶稣会位在香港九龙油麻地区的九龙华仁书院一百岁了!香港和世界正经历快速变化所带来的诸多挑战,而耶稣会教育在培育年轻人面对当前环境时,显得更具适切性。为了庆祝创校百年,九龙华仁规划一系列从2024年跨至2025年的庆祝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校监苏英麟博士、旧生校友及目前在校学生的分享。
耶稣会欧洲社会中心提出校园生态指引
耶稣会欧洲社会中心 (JESC) 鉴于,在全世界因应生态危机之际,校园已成了永续变革的要角,规划了一份可免费下载的《永续校园》手册,为各学校在迈向生态转型的路上培力。它提供校方理论与具体行动兼具的方针,以及按部就班的方法,协助学校评估他们的环境冲击、发展出按各校量身打造的永续策略,还有,在主要领域上实行有效的措施。
提供当代依纳爵式领导实用指南的新书问世了!
任教于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的耶稣会会士吴彰义神父,近来和同校的库耶肯博士共同发表了一本关于依纳爵式领导的新书:《用深度领导:21世纪依纳爵式领导实践者指南》。它提供崭新的眼光,让依纳爵式领导更容易被理解、且更贴近现代的领导者。吴神父和库耶肯博士将此新书献给“那些同意背起领导十字架的人”。他们相信依纳爵式的领导模式,特别适合处理当代领导上的不凡挑战。
这一天利玛窦来拜访依纳爵
耶稣会中华省有六所学校,香港的九龙、香港两所华仁书院,澳门海星和利玛窦,以及台湾的内思和徐汇。2024年七月一个要融化的夏天,利玛窦中学来到台北拜访徐汇中学。
教宗方济各勉励亚太青年,懂得辨别真实的爱或虚假的爱
教宗方济各于六月底和亚太地区的青年学生在线上对谈。对于学生提出关于归属感、歧视、意识形态等的问题,教宗皆恳切地回答。他强调,必须透过教育、参与、彼此更加靠近,才能解决或避免这些问题。
教宗方济各劝勉全球耶稣会教育者“将耶稣置于使命的中心”
耶稣会来自六大联会区的教育代表近期聚集罗马,探讨耶稣会中小学教育的前景与相关议题。会议结束前,教宗方济各接见与会者,发表了激励人心的演讲,强调耶稣会的教育必须“以耶稣为中心”,“以人性化的成果而非经济上的果效”来定义。
亚太区联会教育代表疫情后首次实体会议
疫情后,耶稣会亚太区联会(JCAP)的教育委员代表首次实体聚会,于4月中在印尼峇里岛举行。一起来分享,出席此次会议的中华省教育委员会主席苏英麟博士,为我们书写的第一手资讯。
总会长苏萨神父拜访美国中西部会省
苏萨神父四月来到美国中西部会省 (UMI),拜访了在芝加哥、米尔瓦基、奥马哈、底特律等地的耶稣会团体和机构,也主礼了两位会士宣发末愿的感恩祭。他的到访不只凝聚了耶稣会会士与使命伙伴,也使耶稣会和全球的连结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