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爱戴的耶稣会会士王秉钧神父于2月20日安息主怀,殡葬弥撒于3月2日在台北圣家堂举行。包括约三十位主礼共祭神父在内,近七百人前来吊唁,圣堂座无虚席。王神父的外甥女乔吉雅 (Giorgia) 也再度飞来台北于弥撒上致词,感谢众人对王神父的陪伴与照顾。
福传一甲子的温柔传教士 王秉钧神父殡葬弥撒
百岁永续 耕莘常新
赖甘霖神父来自西班牙,住在台湾超过半个世纪,他高龄104岁,比台北101还“高”;他有丰富的人生经历,道不尽,说不完。他一生秉持基督的精神,怀抱着热忱与勇气,献身福传,在一切事上“爱与服务”,那也正是他长寿的秘诀。 耕莘文教院是他这一辈子住过最久的地方,感情也最深,半个世纪以来,耕莘有很多的变化,他衷心期望耕莘文教院能为台湾社会提供更进一步的协助。
看电影《神父有难》反思司铎的奉献生活
有段时间没有看有关教会的电影了,在准备晋铎的避静前,索性在《百度》打上“神父”两个字,出现了一部去年上映的电影《神父有难》(Calvary),想要借此对于即将踏上的铎职作一些反思。不曾想,影片中那位神父的名字,与我的圣名竟然一样。这让我心中咯噔一下,莫非这也是我即将踏上的司铎生活吗?
独身圣召何其少
笔者在西欧十四年,造访过许多图书馆,想搜集一些明清期间在中国传教的西洋传教士,不太赞助在中国培植道地的神职的理由。直接的档案一无所获,间接的答案是有。 近代天主教传入中国,首推利玛窦,他于一五八三年即到中国内陆,肇庆,南京,北京。然而,第一批中国神父刘蕴德,吴渔山,万其 渊在南京晋铎,时在一六八八年八月一日由罗文藻主教祝圣,已经事隔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