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她的身影在我脑海深处久久无法挥去,特别是每当见到街头蓬头垢脸的穷人或路旁独坐无依的老人时,她的影像就会立刻显得格外鲜活起来。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九八五年元月间的一个下午,她应邀在台北中山堂作专题演讲。 瘦小的个子,风霜的脸上爬满了皱纹。如果不是裹在她身上的那袭代表贫穷的印度平民服,任谁也无法相信,她就是素有”贫者之母”、”慈悲天使”、”当代活圣女”令誉,且曾于一九七九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德蕾莎修女。
三年来,她的身影在我脑海深处久久无法挥去,特别是每当见到街头蓬头垢脸的穷人或路旁独坐无依的老人时,她的影像就会立刻显得格外鲜活起来。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九八五年元月间的一个下午,她应邀在台北中山堂作专题演讲。 瘦小的个子,风霜的脸上爬满了皱纹。如果不是裹在她身上的那袭代表贫穷的印度平民服,任谁也无法相信,她就是素有”贫者之母”、”慈悲天使”、”当代活圣女”令誉,且曾于一九七九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德蕾莎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