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于香港圣德肋撒医院蒙主恩召的耶稣会徐志忠神父,殡葬礼仪于2025年7月3日在九龙华仁书院圣依纳爵堂举行。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枢机于证道时回忆,徐神父曾是他的听告司铎及指导神师,他从徐神父的身上体会到自由、豁达、爱和包容的意义,即使徐神父在人性上有其限制,但内心却比一般人更加自由和宽大。
自由宽大坚忍的牧者:徐志忠神父殡葬弥撒
耶稣会新执事阮廷明治 带着笑容做耶稣的同伴
耶稣会中华省会士阮廷明治于2025年6月21日在香港领受执事圣秩。笑容,贯穿了他的生命及圣召之路,从记忆中让他感到幸福的父亲笑容,到亲切召叫他的耶稣笑容,再到他自己经常挂在脸上的笑容。他在授予圣秩感恩祭上致词时提到,耶稣会的培育,不是要他成为一位完美无暇的耶稣会士,而是去做耶稣的同伴,甘愿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九龙华仁书院:蒙恩百载·格致传薪
耶稣会位在香港九龙油麻地区的九龙华仁书院一百岁了!香港和世界正经历快速变化所带来的诸多挑战,而耶稣会教育在培育年轻人面对当前环境时,显得更具适切性。为了庆祝创校百年,九龙华仁规划一系列从2024年跨至2025年的庆祝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校监苏英麟博士、旧生校友及目前在校学生的分享。
跨世代华仁仔共融,体验中西文化交流
香港与九龙两间华仁书院七位师生,七月底远赴美国东岸,除了参加波士顿学院为高中生举办的追求卓越灵修培育计画外,也参观了该校辖下的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学习利玛窦的精神、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更借此机会探访波士顿、纽约的华仁旧生,体会跨世代的手足情。
浸润于天主圣爱中 :四位修士的雅鲁培月分享
雅鲁培月(Arrupe Month) 是耶稣会培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让会士们更深入地了解在教会和耶稣会内司铎职务的身份和使命。今年有阮文书、柯家铭、阮廷明治及潘翰四位修士,在Paulini 神父的带领下,分别于台湾、香港两地,进行长达一个月的雅鲁培月。一起来分享他们的体验与感想。
追求卓越 — 香港暨九龙华仁学生美国波士顿培育之旅
香港与九龙两间华仁书院七位师生,在2024年7月21至26日,远赴耶稣会位在美国东岸的波士顿学院,参加该校为高中生举办的“追求卓越”依纳爵灵修培育计划 。六天内,他们除了参与丰富精采的活动之外,也与170多位世界各国的高中生以及波士顿学院的大学生,交流、共融,并一起庆祝圣依纳爵瞻礼。
香港九龙华仁书院 台湾 MAGIS 生活体验
因为疫情,耶稣会九龙华仁书院学生 的“Magis 生活体验”一停就是五年,2024年终于重新出发,2位老师加上24位学生,3月底到台湾进行6天5夜的沉浸式生活体验。
九华校长钟衞良荣退 副校长周子诗接棒 创校百年来首位女校长
九龙华仁书院宣布由副校长周子诗于9月1日接任为下届校长,成为该校创校百年以来首位女校长,现任校长钟衞良掌舵9年,即将退休。 周子诗自2008年加入九龙华仁书院,任教生物科及综合科学,在校14年曾担任生物小组及学校指导委员会负责人等不同职位,并于2018年晋升为该校副校长,管理学生事务,为学校稳步发展过程作出重大贡献。
陈纶绪神父与朋友、学生的文字情谊
《陈纶绪神父(Fr. Albert Chan, S.J.) 与朋友、学生的文字情谊》 汤维强 (65) 提供诗词书信 余晃英(61)整理 缘起 陈纶绪神父卒于2005 年,离世十年了。我在九华1961年9 月升读中六文科班时,陈神父在校任教,但那年他只教中七文科班,之后就投身研究工作了,我与他擦肩而过,未结师生缘。2013-14 年我为好友吴茂生(66)编写《哀思录》,认识了汤维强兄(65),从而读到他为陈神父写的悼文,才认识到陈神父的嘉言懿行。此外,我经由谢德富医生(61同学) 推介,读到林佐瀚 (港华 54)所撰的《无悔集续篇》。林视陈纶绪神父为恩师,他对陈神父的尊敬更加深我对陈神父的认识,由此促使我编纂In Remembrance of Fr. Albert Chan, S.J.一辑文字,作为他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汤兄住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甚至曾亲身前往墓地致祭。In Remembrance 一文刊出之后,我向汤兄问取陈神父的诗词来阅读,蒙他慷慨义助,传来陈神父诗词二十八首、陈神父朋友王景藩神父 (也是耶稣会)二首、李国标医生 (学生)十四首,另外短简一通。以下我以陈神父为核心,把他和朋友、学生往来之间的文字加以组织,作为他们生平为人、心迹、文采和情谊的见证。 王景藩神父写给陈神父的信和诗 王景藩神父 (1932-1998) ,早年由台湾赴美,在美国康涅狄格州Fairfield 大学数学系任教近三十年。波士顿华人天主教会为纪念他,设有王景藩神父服务精神服务奖。2015 年在波士顿颁发这服务奖时,周守仁神父亦有出席。 纶绪铎兄: (1995年中华省catalog 将你名倒置)。很高兴收到你一月廿八来信,并承赠大作一份。看了之后,衷心悦服。徐渭二诗,要是没有你一字一句的翻译注释,恐怕世界上很少人能够看得懂,同时使我了解,数十年来你埋头苦干,终于做到如会祖依纳爵所说: 一切为愈显主荣。特此向你致真诚的敬礼。 我在康州教书,已有28 年。初来的时候,很少和华人接触。最近几年中,才开始做中文弥撒,现在倒也有二个国语团体、三个粤语团体,和一个沪语团体,周末相当忙碌,各处奔走,但也有不少安慰。附上词一首,请 斧正。祝 主佑 景藩上 1997 . 二月十五日 避静有感 — 浪淘沙 — 独坐远尘嚣 圣宠似潮 平安神乐入云霄 我是扁舟浮入海 随主流飘 世事难先料 天命维昭 崎岖苦路莫辞遥 烈火千镕终得钻 乐在来朝 接读陈纶绪神父 新译徐渭诗二首 见译徐渭诗 喜爱不能已 诘屈转平易 奥秘示正意 乾坤数全核 四海地尽记 伏案数十载 今日略显志 祝复活节快乐 1997年 王景藩 李国标写给陈神父的诗词 根据林佐瀚的回忆:“他[陈]在华仁书院教书时,最喜欢两位学生,一位是李国标医生,另一位是我。李国标医生比我高五、六年级,他天资聪颖,而又勤奋好学。他进港大习医。当我考进港大时,他已读完医科毕业。我之所以认识李国标医生完全是由文字交,唱和修禊的。李国标医生聪明才大,行医之暇,喜作吟咏,陈纶绪神父是他的师长,所以透过陈神父,我们三人联吟步韵,倒也自得其乐。”(林著,1999, xii页) 李国标医生出身自香港李氏望族。学医应是1950、51左右。往前推算,李国标应是陈神父在香港华仁书院 1942-45 年认识的学生,亦即是在日治期间,华仁被日军命令改为中文学校之时,陈神父以他深厚的中文底子出任学校教员的最早期。(见 Morrissey 2008, 204-207页) 林佐瀚又谓:“余与李国熹建筑师为同窗,与其兄李国标医生为文字交,联吟和韵,仅李国标及恩师陈纶绪神父三人而已… 国标才大,用韵险峻若不费力… 一九七八年余患癌,国标亦患癌,余幸而不死,而国标不幸早归道山。”(林著,1999, 140页) 那么李医生大概卒于 1978 后数年吧。 卜算子 — 四月八日 儿语太天真: 腹内藏吾弟, 他日蹒跚到处飞,作伴同嬉戏。 阿女怒相诃,有妹心方喜, 苦煞徬徨父母心,解閧浑无计。 (1968) 浣溪沙 — 此日获一男,儿辈既以民字排号,拟效师名名之曰民纶,旋以音响遏沉而易以民瞻,盖取宋人苏轼之字,复以师之英文名ALBERT 付吾儿,于是备焉。四月九日 吉语奢辞着处非,正名终日苦迟疑,襟怀操行孰堪师。 岂为熊罴分伯仲,还教称号并中西,他年应不负心期。 (1968) 戊甲新岁戏题廿绝 其八 呈陈师 人人喜唱食无鱼,去岁躬亲两下厨, 众望重归君厌否,随园何事妄成书。(随园食谱) 其十一 再呈陈师 记取羊年席上鸡,猴年何物譀新奇, 抱惭试问陈夫子,能否分羹快朵頣。 其十七 三呈陈师,用前韵 既无熊掌且餐鱼,想见殷勤复下厨, 为杜贪馋成恶嗜,劝君烧去子才书 (1968) 清平乐 — 陈师以景印南宫书帖相赠,戏书此。南宫书法,妙绝一时,与苏黄蔡合称北宋四大家 ,诗画亦有过人处,东坡俱推赏不置。故事:席上南宫问苏公曰:众人皆以我为癫,尔意如何?坡笑答曰:”吾从众”,词并及之。 三月四日 美哉苏子,延誉无猜忌,风雅时时推米芾,千载还饶知己。 孤标洁癖空传,酒痕墨渍难湔(平声),书画诗情都造,峯巅非是疯癫。 (1969) 清平乐 — 意有未尽,复成此阕,此盖言其画也 三月四日 山明水秀,痒煞临摹手,墨未干时成绝构,正值痴余醉后。 世间谁是知心,遥遥应数云林,(注) 记取六根清净,何妨盥洗成淫。 注:云林指元人倪瓒,亦有洁癖 (1969) 贺新郎 — 与陈师午茗鳯城,汲论古今中外,不胜式微之叹,既别,赋此呈之。 三月三日 感慨都余几。黯残寒,连绵烟雨,了无春意。促膝楼头醪送暖,斟酌同图一醉。更取次,盘飧轻试。草草相逢匆匆别,算经年,亲炙浑如此。新白髪,旧情味。 高谈转涉人间事。数怆桑,遍衡今昔,世态最怜翻覆甚,汲汲新奇是喜。谁复忆,修齐妙理。 萧瑟凄风红烛恨,叹乾坤,时节斜阳里。何处问,浩然气。 (1969) 木兰花慢 喜获陈师纶緖司铎函赋此报之 数韶光苒荏,捧珠玉,几回看。正意迥情深,途遥梦渺,重惹澘潸。襟间,涙存旧涴,记依稀,去岁此时弹。休问诗怀雅愫,从来万感幽单。凭栏,满目青山。人不见,雁空还。 向落寞桐阴,迷濛月影,秋夜漫漫。衰颜,更添别恨,叹人生,何事会偏难。纵赏中宵露溽,谁堪共遣清寒。 (天天日报. 七零. 九. 二十) 寄陈纶绪司铎 镇日溺相思,捧章空解颐。寂寥伤逝岁,辗转俟归期。归期长不定,游子欲何之。身健思常逸,才多业转覊。异邦情缱绻,故国梦凄迷。复拥书城富,能添文苑奇。珍藏夸旧习,目录报新知。用功怜倦魄,排闷吐幽辞。山水发清兴,云林忘俗机。桃溪看似晋,春服浴乎沂。一朝绝来往,八日省乘违。居静心斯涤,谈玄虑此稀。卅年情好在,千里道同趋。自顾贫于徳,君当悯式微。独剪西窗夜,人归上国时。论文诱冥塞,说法拯邪危。更拟连宵醉,用偿数载离。此愿何时遂,韶光安可追。 [1970] 鹧鸪天 与陈铎纶绪神父道别后赋。 尘事茫茫已可悲, 凄风浓雾雨霏霏。 伤春况值人归后, 觅句还须恨减时。 途宛转,影依稀, 怜君未备岁寒衣。(注) 谁教小叙添相忆, 空把新愁付俚词。 注:陈铎为耶稣会神父,甘“神贫”,是有“怜君未备岁寒衣”句。 (1972, 见林著,1999, 82页) 临江仙 — 怀陈师纶绪神父兼贺晋铎银禧 道骨仙风何处认,万重山水天涯。可堪魂梦会犹稀。诗怀催独往,游迹惹相思。 廿五年飞如转瞬,更添廿五奚疑。霞觞遥祝愧卑词。缀文兼播道,从此到金禧。 (1972) 虞美人 — 怀陈师里斯本用东坡送别少游韵 砚寒笺乱天将晓,字字蝇头小,试凭双鲤逐西流(注) ,寄取满怀幽怨到欧洲 论文浅酌当年醉,赢得今宵泪,也知人事等浮埃,无那情深长盼早归来 (注:东坡浣溪沙词: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 [1972] 怀陈师 二月二十日 其一 古城何物最牵情 记掷铜钱雅歌生 清浅寒泉夸灵验 故应一日一书成 (余按: 第二句大概是指1954 年荷李活电影主题曲 “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其二 陈师从事编纂罗马耶稣会图书目录 残灯寒夜影幢幢 辛苦年来学蠹忙 堪笑前贤多好事 不将书卷腹中藏 (年月不详) 林佐瀚写给陈神父的诗词 二战后,1954-58年间,陈神父重在港华任教。林佐瀚1954年中学毕业,正好赶上与他缔结了一段亦师亦友的情谊。《无悔集续篇》记录了李国标,林佐瀚唱和七起 (66-69、 71-72、 80、 81-82、 140-141各页),其中多处提到陈神父,这里不一一录出。In Remembrance 一文已录了林写陈神父三首,也不赘。还有以下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