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夕,新事社会服务中心于 2023 年 6 月 11 日 下午在耕莘文教院举办“与粽不同–让爱串在一起”活动,邀请在台的外籍移工、移工的长照雇主参与。当天的活动以文化交流与包粽子体验,连结长照资源讲座,为与会者提供一场暖心与知性的关怀飨宴。
与“粽”不同:在文化交流中关怀外籍移工与移工雇主
希望的创造者: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培力
JCAP 的“与受造界修和网络”为了体现教宗在《愿祢受赞颂》里的教导、因应生态危机,特别提供小额补助来支持投身于环保议题、在社区里带来希望的亚太地区青年。本文为你介绍五个雀屏中选的计划,它们为社区和价值观带来正面的影响或贡献,诸如怜悯、慷慨、创意、对受造界的爱,以及服务穷人等。
舒马赫神父:我在监狱里遇到很棒的人
在美国纽约“茁壮成长的生命”监狱牧灵项目服务了六个月的耶稣会士舒马赫神父表示,监狱牧灵的首要任务是给受刑人带来希望,帮助他们度过监狱的时光;同时,也提供他们出狱后的新视角,陪伴他们回归社会,再度出发…
JCAP 原住民事工研讨会:接纳“原住民性”作为全球身份
亚太区从事原住民事工的耶稣会士及使命伙伴近日在菲律宾召开研讨会,一同探讨“在现代框架内重新定义‘原住民性’的重要性”。与会者也探讨原民教育、原民经济的培力、原住民灵修与基督徒灵修的相遇等主题。
耶稣会中华省四地青年工作者参加“与青年同行”国际研讨会
为具体回应耶稣会普世性使徒优先之“陪同年轻人创建充满希望的未来”,菲律宾会省的罗耀拉神学院与鲍斯高神学院于今年4月中旬联合举办了关于青年牧灵使徒工作的国际研讨会,中华省四地的青年工作者与读书修士也踊跃参与这次的盛会。
一个有关个人、团体与机构性的皈依之呼吁
耶稣会在2019年提出四项“普世性使徒优先”,总会长苏萨神父为此写了一封信函,在第三部分提到“个人、团体及机构所必要的皈依”(第8至10页)。在这四旬期当中,让我们透过这份邀请,一起省思有关个人、团体和机构的皈依,为能更好的逾越
《边疆的耶稣会士》第一集:缅甸仍怀有希望
在《边疆的耶稣会士》(Jesuits at the Frontiers)系列影片的第一集里,我们为您讲述缅甸的青年如何怀着信德与希望建设一个更加公正与和平的国家,在黑暗之中绽放光芒
教会不是一个灵修跨国公司:教宗方济各会见刚果及南苏丹的耶稣会士(上)
教宗方济各于2023年1月31日至2月5日前往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南苏丹访问,完成了他上任以来的第40次国际牧灵之旅,如愿地实现了他访问这两个非洲国家的梦想。这位耶稣会出身的教宗依循他在国际牧灵访问期间的惯例,分别于2月2日及2月4日私下会见了这两个国家的同会弟兄,与他们进行了深度的交谈,内容包括:耶稣会普世性使徒优先、冲突与战争、辞退教宗牧职、对非洲的梦想、亚马逊的世界主教会议、神慰与神枯、雅鲁培神父列品案等。
为移民、难民和国内流离失所者规划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与难民为友,与难民同在”(难民の友に, 难民と共に)。日本镰仓市雅鲁培难民中心的这个格言概括了耶稣会亚太区联会(JCAP)移民与难民网络会议的精神与氛围。该会议在2023年3月6日至9日于东京上智大学圆满举行。
JCEP 灵修代表会议:辨识后现代时期世俗化的挑战和机遇
耶稣会欧洲区联会(JCEP)负责灵修服务的代表们近期在罗马召开会议,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挑战,同时探讨后现代时期“世俗化”对信仰和灵修上的影响。虽然在欧洲出现了“自助餐式的宗教”以及“无教堂的灵修”现象,人们却渴望借由神操做心灵的重整。
学习的恩赐:四旬期在教育上的反省
四旬期邀请我们做深入的祈祷和反省,这段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辨明自己的身分及被召叫的使命。为了能进入这样的祈祷,我们必须回顾过去形塑我们的人与经验。对很多人来说,这可以借由反思我们的早期教育来进行。
耶稣会亚太区受培育会士工作坊:在非天主教国家推行青年工作及推广圣召
2022年12月19日至26日,耶稣会亚太区一班尚在接受陶成的会士相聚一堂,学习及分享如何在泰国──一个以佛教徒为主的国家──推行青年使徒工作及推广圣召。在这几天的工作坊中,他们聆听和探讨青年诸多的议题,也对耶稣会的圣召做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