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潘翰修士来自印度东北部靠缅甸的山区,从小就在山里跑来跑去。在即将领受执事圣秩之际,想起伯多禄听从耶稣撒网捕鱼的故事。他意识到自己是个罪人,但如今也蒙召划向水深之处。他表示,在迈向圣召培育的下一个阶段时,愿以“行动中的默观者”,作为前行的灯塔。
在入会15年、即将被祝圣为执事之际,我想起《路加福音》中伯多禄与耶稣的相遇。伯多禄整夜捕鱼却一无所获,因而感到疲惫又沮丧。隔天耶稣上了他的船,请他把渔网撒到水的深处。伯多禄听从祂,结果补得了许多鱼。他们惊讶万分也满心敬畏。
同样地,我接受耶稣会多年的培育,以让自己作好准备。如今,重要的时刻终于到来:我即将被祝圣为执事。这带给我内心深处极大的喜乐和由衷的幸福。看到自己将要成为执事——一位为天主子民服务的天主忠仆——我感到真实的满全。漫长的培育确实值得等待。我意识到自己是个罪人,然而现在,我也蒙召划向水深之处。

我2019年来到台湾,在台北学习中文两年后被派遣至新竹的竹东天主堂服务。那时我发现新竹有很多原住民的教友,我很自然地喜欢上他们,觉得特别亲近,因为我也是印度东北部山区的原住民。我发现泰雅的文化、习俗、饮食习惯……都跟我们差不多,所以当时我决定学习泰雅族语,好借此多认识他们的文化。
当时新竹的教友非常欢迎我,我感到被接纳、关心和爱,这些都是天主赐给我很大的恩宠,也鼓励我之后可以继续留在台湾服务。
抵达台湾前,我的培育全在印度。我在2007年国中毕业后先入耶稣会的望会院,继而于2010年高中毕业时决定入耶稣会的初学院。耶稣会会祖圣依纳爵的故事很吸引我,他曾经有心仪的女子、曾经是一位兵士,最后从一位兵士成为一位圣人。古往今来的许多耶稣会士,也深深影响着我的圣召生活。

我最喜欢的耶稣会圣人是圣达义(St. Stanislaus Kostka),他十几岁想入修会时遭到家人反对,于是从维也纳徒步走到750公里外的德国加入耶稣会。后来他被派至罗马入初学院,但不满一年便离世了,当时他才18岁。他的行动力让我很感动。
来台湾后,影响我最深的便是刚于2024年底安息主怀的朱立德神父。我和他一起住在耕莘文教院的会院时,每次遇见他都让我很开心。他脸上总是挂著笑容,我感觉他很快乐。我从朱神父身上看到修道人的生活,他真正活出了爱与喜乐。

我入会至今已经15年,这一路难免怀疑过自己的圣召。然而,圣召是选择我喜欢和想要过的生活,也回应天主的召叫。朋友曾问我:“你那么帅,为什么没有结婚?”放下家庭生活,也是我们的修道生活,路是我们的家。因为,我们常常会被派到不同的地方去服务,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搬家、会搬到什么地方。服从,也是我们修道的一种精神。
我喜欢跟团体共融,也需要个人时间,两者都很重要。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我有时听听音乐或者去运动,我也祈祷,跟天主说话、跟耶稣讲话。我祈祷时最常跟天主说:“谢谢祢爱我,我非常感谢祢,我是一个罪人,请祢接纳我。”我也感受到耶稣对我说:“我爱你,我从来没有讨厌过你,我会陪你一起走,你不要害怕。你愿意跟随我吗?”这是我内在体会到的一种经验。

我来台湾已经五年多了,台湾人对外国人特别好,比如要去某个地方却不知怎么去,或者中文不好,表达时需要协助,台湾人都很愿意帮忙,这些事情让我喜欢上台湾、喜欢台湾人、喜欢台湾这个地方。
对于未来的圣召之路,我怀着深切的希望与谦卑的期待。我信靠天主会赐给我恩典,让我忠于最初的召叫,在日常的服事中不断寻求神的旨意,并以信心和爱回应天主的召叫。

我也希望自己在灵修与牧灵上不断成长,让圣神在我内自由运行,引领我更深地认识天主的爱,并赐予我力量,把这份爱传递给他人。未来的路或许不易,但我相信,只要我愿意信靠主、放手交托,一切都将成为恩典。
我即将踏上远行的旅程、迈向圣召培育的下一个阶段,我愿以“行动中的默观者”,作为我前行的灯塔。愿我在未来的旅途中,无论走到哪里,始终在行动中寻找天主的临在,在默观中汲取行动的力量,喜乐地回应那份召叫。
一起欣赏两位准执事柯家铭及潘翰修士,接受资发室及通传中心“快问快答”挑战的影片:
文/图:耶稣会 潘翰修士
文字整理:耶稣会中华省通传中心
*邀请您参加“2025 授予司铎、执事圣秩感恩典礼”
时间:2025年7月5日下午2:30
地点:台北圣家堂
报名请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