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耶稣会新竹社福中心转型成立的杜华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为纪念杜华神父逝世35周年,选在他逝世的前一天5月3日举办员工共融营。除了透过两位耶稣会士的圣召分享,加强工作伙伴对耶稣会的认识之外,更透过共融活动的设计,拉近彼此距离,提升凝聚力和合作共识。
如果一个人从25岁开始工作直至65岁届龄退休,那么投入职场的时间便长达40年,在职场上要与来自四面八方、不同成长背景的工作伙伴朝夕相处,难免有不同的想法,彼此磨合。因此,杜华基金会为了加强团队伙伴对耶稣会的认识,并拉近团队的凝聚力以及合作共识,选在5月3日、新竹社服中心创办人杜华神父逝世35周年的前一天,于本会的大礼堂举办“员工共融营活动”。
此次共融营有42位内勤员工参加,众人跳脱日常工作环境,并透过耶稣会士的分享,以及一连串的活动设计共同完成。
一开始,我们先透过英文诗歌<赞美>(Praise),并配合舞动、苏醒身心灵,也欢唱<一家人>。领唱者分享《圣经》以弗所 (厄弗所) 书第二章19节:“你们不再做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我们来自不同家庭、彼此没有血缘关系,却在杜华社福基金会相遇,我们就像一家人,一起在爱里工作、共同生活、彼此帮助、互相关怀。

接着,执行长杨银美女士带着我们温习基金会的愿景、使命及特有的文化。她提醒,我们是杜华神父“傻瓜精神”的传人,要成为弱小人群信赖的好邻居,同时与许多善心人士共同携手合作,陪伴身心灵匮乏的人群。我们特有的文化是什么,就像一个家庭的成员重视什么。
此外,一个组织要永续发展,得发挥专业团队的集体智慧、避免落入个人英雄主义的陷阱。杨银美执行长也分享了“木桶理论”,决定团队综合实力的不是那位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是能力较弱、表现较差的落后者,团队必须协助补强弱者,才能提升整体的实力及竞争力。
紧接着是董事长徐森义神父分享耶稣会“中华省使徒计画”执行现况。 五项中华省使徒计画优先,对我们来说有些艰涩难懂,但能了解到这是一份怀着服务天地人的心,期待透过省察、团体分辨以及灵修交谈,来制定出让世界更美好的计画。它也不在于做得更多,而是以更具耶稣会特质的方式去做,一起成就一个充满希望和喜乐的未来家园。

我们也特别邀请耶稣会刚宣发末愿的谢诗祥神父以及终身修士杜嘉豪,分享他们的信仰之路及使命工作。谢神父自入耶稣会后,花了23个年头才正式“入籍”,他说这段历程可以写成一本书,书名是《耶稣会士养成记》。这段养成路上,他遇见一群老会士前辈,个个是活生生的典范,引导著谢神父服务人群、陪伴人群,并把目光转向天主,而16字箴言:“若不是你,那会是谁;若非现在,又是何时”的召唤,让他义无反顾地加入耶稣会,走过9个国家,到不同角落进行牧灵服务,包括到梵蒂冈广播电台工作、采访了已故教宗方济各、进入亚马逊原住民区传教,如果没有加入耶稣会,不会有这段丰富的阅历。
而杜嘉豪修士正巧是新竹在地人,却对新竹不太熟悉,因为在他入会这25年来,有超过20年的时光是在海外接受培育及服务。原本不会说英语、广东话的他,初期是用笑容应对,再到菜市场学习道地的语言。他还发挥艺术天份,从肖像画、手作背包、彩色蜡烛、陶土雕塑到各式编织,样样都尝试,每个作品透露出他的情感及各个阶段的人生故事。他并非艺术本科系出身,却能化腐朽为神奇,甚至为了做蜡烛跑到墓园去收集祈祷后的残烛,把对逝者的爱与思念,转换成另个方式重新发光。或许也是节俭性格使然,他把不要的衣裤制作成熊玩偶、背包,赋予物品新生命,而这些手工艺也串连了与他人的连结。杜修士说自己是不可雕的朽木,但可以被当柴烧,在自我接纳之后,发挥自己的所长,便发现天主的爱。

午后时光,回到建立团队凝聚力的时刻。我们首先浅谈依纳爵灵修的四条途径:在一切事上找到天主(意义)、成为行动中的默观者、以道成肉身的眼光注视这世界,以及寻求自由与无过分的依恋。之后每个人练习安静下来、思索内心的航向,再透过小组分享,积极聆听工作伙伴的心声。这包括分享在生活或工作上最深刻的事物,这些事物让自己看见了什么?当放下手机及社群媒体后,安静时的自己喜欢做些什么?在日常中曾发现什么生活上的细节,是自己觉得有意义且有被爱的体验?在生活中自己的第一优先或目标是什么,如何安排才能让自己不受限?
我们看见工作伙伴夹在受服务者期待与专业界线中的左右为难、为服务对象付出的辛劳、不断尝试突破工作困难的耐心,这些都令我们印象深刻。但为了爱与服务,我们也不看其中的苦与累,反倒带着勇气去面对。而身处在网络成瘾的时代,我们若没有手机,确实令人焦躁不安,却仍记得独处的时刻,可以欣赏花草树木、阅读一本好书,或做手工艺品来滋养自己的心灵。我们也没忘记,亲人贴心准备的早餐、陌生人的协助、一句谢谢的回应等,种种生活细节是爱的流动,并且找到天主的爱就在身旁,进而放下让自己不健康、不自由的事,投入发现真实的自我。
活动的最后,安排“想像力大爆发”的小组团体活动,经由动手不动口的交流方式,各小组完成捏黏土创作的任务,让其他组观看作品并猜出答案。任务要完成,需有领导者的角色发挥、协调与分工,并使团队具有共同目标——“让大家猜出答案”,并相互信任、尊重,即使遭遇彼此的步调不同,也应耐心等待、不催促,且给予支持、鼓励及操作步骤,此外也要看重每个人的擅长、接纳每个人的限制,如此才能有效率、和谐地完成任务。
回看这一天的历程,我们人生大半辈子花了许多时间在工作上,工作上的“家人”,相互陪伴着走过人生旅途的高山与低谷,因为有爱而相互扶持,感谢我们有缘相遇在一起,成为彼此最美的祝福。
文:杜华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 钟孟频主任
图:杜华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