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亚太区联会移民与难民网络,于2025年3月28日至3月31日在韩国首尔进行为期四天的会议。与会者除了聆听演讲,也参观了耶稣会韩国会省为照顾外籍移工与难民,甫于4月13日成立满20周年的“社区共生移工中心”,并和移工们一起参与主日弥撒。中华省的新事社会服务中心执行长钟佳伶及社工员宗柔,也出席了此次会议。

耶稣会亚太区联会(JCAP)移民与难民网络(Migrant and Refugees Network, MRN)的成员组成多元,有来自天主教修会、公民团体、非政府组织,或者信仰型非营利组织的神父、律师、社工及志愿服务者,团结一心并共同承诺,致力于“促进好客与修和文化”。

承办此次会议的韩国会省,在1980年代之后,随着韩国经济实力的发展、恩人强力的赞助,建立并运作了可提供社会服务的几个中心,尤其是针对移工和难民,并持续进行他们的倡议工作。因此,此次的与会者正好可亲自体验韩国会省在社会正义领域,相当宝贵的使徒工作经验。韩国会省社会正义委员会主席金敏神父(Fr Kim Min SJ)说明,在他们国家的社会正义,反映了韩国独特的历史。

安排参访“社区共生移工中心”(Yiutsari Migrant Workers Center)的金周灿神父(Fr Juchan Kim SJ)表示:“移工如同候鸟来来去去,是最脆弱的一群人,我们希望能为他们降低障碍。”社区共生移工中心 (Yiutsari Migrant Workers Center)位在离首尔车程约一小时的金浦,不只作为移工和其家人、社群交流的地点,也为陷入困境的人们提供庇护场所。

与会者先参观住有菲律宾、缅甸与尼泊尔移工的2号庇护所,再回到中心本部。在三月最后一个主日,与会者和中心的移工和他们的家人中心一楼共同参与弥撒,礼仪中所有会众用各自的母语歌唱赞美天主,包括菲律宾语、高棉语、越南语或德顿语。

2025亚太移民与难民网络会议:促进好客与修和文化

参访行程外,与会者也聆听了几个演讲者的亲身经验和专业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席这次聚会的新事社会服务中心执行长钟佳伶及社工员宗柔,所聆听到的真知灼见:

2025年耶稣会亚太区联会“移民与难民网络”(JCAP Migrants and Refugees Network)会议来到韩国首尔,由韩国的人权工作伙伴带领来自13国的耶稣会移民工与难民人权工作者,认识韩国这个充满传统民风与族群认同意识强烈的国家,如何在接纳移民工与难民的路径上,向异乡人展现待客之道与好客的正向文化,进而让社会中的多元群体透过倡议、组织网络与宣讲天主的爱,促进彼此的认识并达成族群的和解。

金钟浩牧师以自身经验分享好客文化对异乡人的意义
金钟浩牧师以自身经验分享好客文化对异乡人的意义

 

由金钟浩牧师(Kim Jong-ho)以自身经验分享,身为异乡人在接受接待与款待时的感受,他表示,若要展现真正的好客之道,不应只对朋友展现,而应当对陌生人、外国人、难民、移工等表达真正的欢迎。真正的接待,非是留连于表面上的礼貌,而是创造一个让人感到被尊重与被重视的环境,同时也意味着选择与陌生人同行,甚至与那些社会边缘人共享生活。这并非施舍,而是一种“互相开放”的行动,不是单方面的施予,而是双向的理解与连结。

服务于韩国移工人权组织的孙健雄(Sohn Keon-ungy) 先生,则以移工在韩国面临的社会排斥和弱势生活处境举例,在韩国,就业许可签证中的非专业类人数(蓝领)远高于专业类(白领),显示韩国的基础产业经济高度依赖移工,虽然如此,但移工居住条件恶劣,许多移工居住在无法遮风、雨天会漏水的塑胶大棚中,难以维持人类的基本居住权益与需求。这样的景况,显示了若当政策体制缺乏对移民工与难民的关心,仅流于制度面的管理时,便无法真正促进对弱势群体与社会边缘者权益的保护,也无法创造一个真正让对方感到被尊重与被重视的环境。

孙健雄先生解说移工在韩处境
孙健雄先生解说移工在韩处境

 

但同时我们必须了解,接待可能也伴随着风险。欢迎他人进入自己的生活中,往往意味着时间、资源,甚至生活的稳定性,皆会被打乱;必须愿意让他人的痛苦进入自己的生命——原本与自己无关的苦难,也可能变成你自己的责任与牵挂,尤其是对人权工作者来说。

位于金浦的“社区共生移工中心”(Yiutsari Migrants’Center),是由金周灿神父负责服务的耶稣会移工中心,在这里,中心不只是提供庇护住所、韩文教育、族群社群支持与农耕活动,同时也协助移工向雇主协调劳资争议与工伤案件。

韩国的金周灿神父向成员们讲述 Yiutsar i成立的理念
韩国的金周灿神父向成员们讲述 Yiutsari 成立的理念

 

对于移工在异地工作时所遭遇的处境与适应问题,金周灿神父说,东亚的问题不在于多样性本身,而是因为语言与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神父进一步举例说明,2023年社区共生移工中心成立了制作团队,就是为了制作多语言的教育影片,提供移工“以他们的语境”为核心的资讯,用移工能懂的语言以及语言中的文化模式,去帮助他们了解韩国的法规与自身权益的知识,当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与观点去思考他的需要时,便是尊重的开始。

而对于层出不穷的劳资争议事件,神父也表示,雇主积欠薪资,其实在某层面来说,就是偷窃的行为。站在受害者立场思考,有多少移工因为未收到薪资而导致家庭陷入困境,国家应立法将积欠薪资纳入刑法的范畴,而非单以劳动法解决。

东帝汶移工拿着韩国(左)与东帝汶(右)国旗一起合照
东帝汶移工拿着韩国(左)与东帝汶(右)国旗一起合照

 

就算今天对方是无身分的移工,只要在这个国家中付出了劳动力,那他就有资格要求雇主给予薪资。不合法的身分是一回事,付出劳动力以维护生活权益是另一回事。并且,对于难民以及没有合法身分的移工来说,也应当给予他们站在法庭上的话语权,因为对人性的尊重,必须建立在社会正义之上,这才是真正的社会正义与福音精神,也是族群与族群、劳方与资方修和的开端。

梵蒂冈圣座信理部于2024年4月8日,公布了《无限尊严》(Dignitas infinita)声明,文件中强调人性尊严与尊重的价值,即人的尊严不取决于外在条件,而是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不论是不是合法移民,这些权利本来就应该属于对方,诸如保障温饱的生命权与获得教育的权利,此为人性尊严(human dignity)与尊重(respect)的核心价值。

东帝汶移工们一起大声唱出对 Yiutsari 的感谢与对家乡的思念
东帝汶移工们一起大声唱出对 Yiutsari 的感谢与对家乡的思念

 

天主教“欢迎邻人”的教义,更将此核心价值延伸至我们的生活中,意即世人对天主的爱要借由对邻人的爱来展现,这份爱中不分种族、国籍、宗教、肤色、社会地位以及身份,我们承认来者的完整人性,并让他们在我们当中找到归属感,从尊重到赋能使移民工与难民了解他们的人权,与体制建立对等的权力关系,我们当中的冲突与对立才能开始真正的和解,也因此,和解不可能在没有正义与问责的前提下实现。

因此我们透过倡议、宣导与组织网络,让社会大众了解移民工与难民被强迫迁徙和劳动的根本原因,并监督政府与执法者改进政策,将不合理与不现实的制度淘汰,去发展出更符合人权需求的法规。

新事社会服务中心的钟佳伶执行长介绍机构的移工服务
新事社会服务中心的钟佳伶执行长介绍机构的移工服务

 

化解族群间的误会与对立是一条十分漫长且复杂的道路,但就如同天主“爱人如己、欢迎邻人”的教导,感同身受那异乡人的心境,我们自身便能踏出第一步,成为改变的开始。

文/图:新事社会服务中心、耶稣会亚太区联会

与会成员在法蒂玛天主堂参加弥撒
与会成员在法蒂玛天主堂参加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