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中华省谢诗祥神父,于2025年4月27日在古亭耶稣圣心堂的感恩祭中宣发末愿,随后并在会院内的小圣堂宣发简愿,正式被耶稣会接纳为永久成员。一起来聆听谢神父的致词全文。
大家平安!
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能用“你们这些耶稣会士”这句话,来调侃那些已经发了末愿的耶稣会弟兄们了(不过,今天早上我还是抓住了最后一次机会,跟徐森义神父讲了两次)。如同美国的耶稣会神父 Fr. James Martin SJ 在一篇文章里提到的,一位耶稣会士“被总会长邀请”发了末愿以后,无论是好是坏(for better or for worse),耶稣会就完全地接纳他了。换句话说,从今以后,我是“你们的了”,我正式“入籍”耶稣会,完完全全地“归属”耶稣会,所以耶稣会要照顾我一辈子!
首先,我要感谢让人惊奇的天主。祂在我进入壮年、思索人生方向时,借着两句话、16个字(若不是你,那会是谁;若非现在,又是何时)召唤了我,邀请我以不一样的方式跟祂走。想当年那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自以为潇洒地“放下一切”,“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耶稣会。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高低起伏,23年的青春就这样过去了。

说真的,这不是一条简单的路,但是我没有后悔,我还是要感谢天主,感谢耶稣会接纳了我。在这23年里,耶稣会让我意识到,我还是一个有血有肉、很脆弱的人。耶稣会《会典纲要》说,这是一条“走向天主的坦途”(其实不见得平坦!),我要时时记得把天主放在第一位,而且耶稣会士一辈子都有张力,要全力地(strive)在“祈祷和使命、个人和团体、服从和违抗、贞洁与亲密、贫穷与掌控”等等张力之中,学会“平心地分辨”,好能以“内在的自由”承行天主的旨意,努力地学习“不过分努力”。只有这样,我才能逐渐地放下自己,献上一切,如同圣依纳爵的一句格言所说的:“要信靠天主,好像事情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跟天主毫无关系;但也要全力以赴,好像你什么都不做,一切全由天主来成就。”我知道这句话听起来很矛盾,也很吊诡,但这些年的经验却让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它的真实性和意义。
再来,感谢耶稣会让我到世界不同的角落接受培育,派遣我从事不同的牧灵服务。无论是菲律宾的初学、台湾和西班牙的神哲学及灵修培育、试教阶段在两岸四地的青年工作、灵修陪伴、Magis 青年中心、梵蒂冈广播电台、玻利维亚第三年培育、亚马逊原住民传教区的牧灵服务,还有这几年在通传中心媒体和文字的传播工作(还采访了教宗方济各),以及借由资发室为修会及弱小者筹募资源,这些丰富的经验扩大了我的视野和连结,看到了教会的多元面貌,以及天主的奇异恩典。如果没有加入耶稣会,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我相信,这段不可思议的旅程,真的可以写成一本书(书名是《耶稣会士养成记》),甚至还可以拍成电影;一来它可以推广耶稣会圣召(在场的青年别忘了耶稣会也是一个选择),二来也能做为耶稣会募款的赠品。到时,大家千万别忘了要大力支持和赞助,谢谢!

我也要谢谢耶稣会的弟兄们。首先是省会长和院长们,他们让我学习到“随时待命”和“透明开放”的重要性,我的心脏变得越来越强大,他们真的功不可没。我特别要感谢赖甘霖神父 Fr Rábago,他真心地对待每个人,很懂得鼓励晚辈,尤其在他生命末刻在医院彼此陪伴的那段时光,让我看到什么是“给、都给、全部都给”的传教士典范。我也要感谢一心不二属的徐可之神父,亲切温柔的王秉钧神父、幽默开朗的 Pepe 颜哲泰神父,还有愿意花时间陪伴我、叫我“小鬼”的刘家正神父。谢谢你们用生命陪伴生命,让我在遇到困难时,接受自己的限度和脆弱,同时帮助我把目光转向主耶稣。

我当然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我相信此刻在马来西亚的爸爸妈妈正透过直播在线上观礼,我想借大家的手,给他们一个热烈的掌声,好吗?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也谢谢他们慷慨地把我奉献给天主、教会和耶稣会。我也要谢谢三位姐姐和哥哥,以及其他的家人,他们分担了我照顾父母的责任,让我能够放心地放下一切,全心奉献和事奉。
谢谢一路以来,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职务和使命、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团体一起同行、一同合作的使命伙伴们:Magis 青年中心、台北依纳爵灵修中心、梵蒂冈电台、通传中心、资发室,耶稣会的几个堂区、基督服务团、基督生活团,恩人朋友们,以及负责今天礼仪、音乐和茶会的所有伙伴们。谢谢你们的友谊、信任、担待、付出和鼓励。

今天是我在耶稣会培育阶段的结束,下一个阶段的开始。天主既然召唤了我,耶稣会既然愿意冒险完全地接纳我,我真的没有理由不把自己全然地献上。如同当年耶稣会会祖圣依纳爵大胆地写下了 Suscipe,也就是《献己颂》,我愿意效法他,大胆地把自己的“一切”(西班牙文 Todo)也交给天主,交给耶稣会,祈求天主赐我圣爱和恩宠,怀着希望跑那摆在面前的旅程,继续“在一切事上爱与服务”。感谢大家,愿主祝福!
文:谢诗祥神父
图:孙惠康、邹观宇、耶稣会中华省通传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