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我们感恩、追念先人。辅仁大学医学院已于2025年3月19日为无私奉献的大体老师举行感恩追思礼,典礼上学生代表医学系四年级陈怡森致词时,除了感谢大体老师及家属的爱及慷慨,也分享五位无言老师不仅让学生认识生命,也认识了他们自己。她表示,学生们会永远感恩,怀念,并成为一个更靠近真善美圣,有耳朵倾听、有口表达、用真心感受一切的医者。
(刊头图片:医学生在解剖课前访问代表马志鸿神父家属的甘国栋神父,了解马神父生前的行谊)
各位家属、来宾、老师,以及同学,大家好,
我是学生代表,医学系四年级的陈怡森。
首先,怀着最深的敬意与感激,我要向李先达老师、马志鸿神父、陈宏道老师、沈鹤琏神父、以及王志军老师致谢,也要向支持他们的家属们致以无限的感谢。
我们与大体老师的相遇,就像是一道清晨的阳光,温暖而静静地洒落在我们生命的旅途中。随着时间推移,那光芒不断渗透进我们的学习与生命中,直到我们真实感受到它的温度与力量。我时常在想,也许在某个未曾注意的时刻,我们曾与生前的大体老师擦肩而过,也许这份光芒早在那时已经开始照亮我们的道路,让我们在今日得以相会。

烛影长明,照杏林春满。在这段求学的旅程中,我们非常幸运,能与大体老师相遇。在课堂的开端,我们轻声问候:“老师好”,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解剖学习。回想初次站上解剖台,我们的心情充满了未知与紧张,在老师们的身体上,我们逐步探索,一层一层地剖开构造,同时也一层层地认识医学,认识生命,甚至是认识自己。站在老师们的面前,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身躯,更是一段段人生,一个个家庭,以及一生的奉献。
无言良师,授吾医理。大体老师以无语的方式教导我们,他们允许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允许我们在失败与成就中成长,这些包容源自于他们对我们的期望——期望我们在未来的医疗之路上,能够更踏实、更温柔地面对每一位病患,因为每一位病患,都是一段人生,一个家庭。
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老师家属们的巨大付出,亲爱的家人在离世后,无法立即安息,而是继续陪伴我们这群学子,经历两到三年的漫长等待。如果我们有幸在生前与老师们相识,看到他们微笑的样貌,听见他们的声音,那么在面对今天的分离时,或许我们的心会更加痛彻。想到这里,都让我们更加感激老师们用生命最珍贵的一部分成就了我们,也感激家属们以无比的勇气,支持这样的选择,让我们得以在这条学医之路上,踏出坚实的一步。
如今,课程结束,家属们又得面对再次送别的时刻,这种伤痛的揭开,是对我们最大的成全。作为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以最认真的态度继续学习,珍惜机会。

每一次课堂结束后,我们都会向老师致谢:“谢谢老师。”这些话语虽然简短,但每一次说出口,心中都满溢着深深的感动与敬意。老师的奉献是如此无私,以生命最后的姿态教导我们,让我们能够走得更稳、更远。我们所能回应的,或许只是用心守护他们,用双手轻柔地缝合,带着我们最深的敬意,如同回到那初见时的模样,尽可能守护老师的尊严与安详。
真正的告别并不只是缝合的完成、公祭的仪式,对学生们而言,老师的身影已深深刻入我们的生命,他们的人生在离世后并未终止,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用日落换明月升起,以生命点亮生命,老师们仍为生命增添岁月,及为岁月增添生命。
人生的意义在生者的记忆和传承中无限延展,我们终将走向终点,归于平寂,在我们共同的必经之路上,老师以超越躯体的伟大灵魂,教会我们无畏、无惧、大爱、奉献、永恒。
今天,是最后一次亲口向老师们道谢了,但对老师的感恩与怀念,将会拥有刻印在我们每一位学子心里。老师的慈悲、勇气与无私的奉献,将在我们的岁月里,长存不朽。我们会永远感恩,怀念,成为一个更靠近真善美圣,有耳朵倾听、有口表达、用真心感受一切的医者。
谢谢伟大的老师们,家属们,以及各位师长同学。
文:陈怡森
图:陈怡森、辅仁大学医学院、辅大耶稣会使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