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受造的目的,是为赞美、崇敬、事奉我们的主天主,因而拯救自己的灵魂。”听到依纳爵在《神操》第一周“原则与基础”讲的这段话,你首先有何感受?天主创造我们,竟然是要我们赞美、崇敬和事奉祂?事实上,这是对天主在各方面的赐予和馈赠,自由的回应。这并非是被自私的天主奴役,而是我们于天主爱的临在之中深受感动,愿意以赞美和崇敬之心与祂一同劳作。
(Featured image:Throne of God by Huszti Adam)
我经常对依纳爵《神操》第一周的“原则与基础”(神操23),当中三个词汇感到抗拒:赞美、崇敬、事奉。事实上,任何依纳爵式的避静或课程都靠“原则与基础”支撑,而且它有许多需要解释的地方,但这三个词在《神操》的开头就总结了我们受造的原因。依纳爵说,我们“受造的目的,是为赞美、崇敬、事奉我们的主天主,因而拯救自己(我们)的灵魂”。
什么?天主创造我们是为了赞美、崇敬和事奉祂?看起来祂似乎是个自私的天主。
因此,我在早期撰写的一篇文章里,很自然就探讨了这个问题。我提出了我们朝拜和赞美的双重理由,它们想当然是“依纳爵式”的:
- 是由感恩而生的爱的回应
- 我们光荣天主是为了分享和参与祂继续不断的创造(爱始终充满生机)。
然而,这三个词很难不让人觉得有自私的意味,因为它们长久以来是基督宗教单方面的要求:“天主创造我们来朝拜祂。”这句话我听过很多次了。这也是某些祈祷或者仪式变得如此“强制性”的原因。这某个程度解释了,何以我们觉得必须以特定的方式祈祷,还有当我们祈祷“不够”时,为何会有“天主教徒的罪恶感”。
本着重新磨亮我们宗教视野的精神,让我们用一个依纳爵式开场白来定义这三个关键词。
如同依纳爵在《神操》里所表述的,他会说,我们所做、所说或所祈祷的一切,都是在回应天主爱的恩赐。我几年前写的文章就在提这个重点。以此为脉络,赞美、崇敬、事奉天主就有了新的意义。
赞美
当你听到“赞美”这个词,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像,向坐在庄严宝座上的基督君王,屈膝下跪的群众。我们的基督宗教历史,令我们许多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这种君王的形象。但天主并不自私。赞美是对感恩自然的回应。事实上,我认为在依纳爵心中,这种对天主的赞美就是感恩。它是为了回应爱的恩赐,所表达出的巨大感激。对于拯救过你的生命或捐出一颗肾脏的人,你或许会有这种回应。
什么是赞美的祈祷呢?例如:“谢谢祢的爱!”
崇敬
这仅是代表敬畏和惊奇。“崇敬”一词,传达出一种静谧神圣的氛围。拉丁文 reverentia 的意思是“毕恭毕敬”。再说一遍,它不是来自天主的胁迫,而是源自以爱回应祂的美善。这是在爱前屈膝的情景,因为你就处于“爱”的临在当中,你意识到你正站在爱的化身面前,而不是自觉不配。我以前写过有关崇敬以及满怀敬意鞠躬现象的文章。那当中有某种谦卑,因为我们与天主的关系是一种改变生命的关系,所以对于天主所给予的、所赏赐的礼物,都抱持开放的态度接受。
什么是崇敬的祈祷呢?例如:“祢何其美妙!”(圣咏第八篇是极佳的崇敬祈祷。)
事奉
就这意义,事奉不是奴役,而是合作,与人一起工作,并且借着事奉天主,与他人分享祂的爱。如果我们要理解事奉天主的意思,我们必须摆脱世俗、高不可攀的君王形象。再一次地,我们于感激天主的爱中,深受触动而回应祂的邀请,参与建立天主的王国——有些人称其为基督工程。当我们爱邻人,当我们善用自己的天赋和才能,还有,当我们做出与基督工程一致的选择时,我们就是在事奉天主。让我们一再重申,事奉天主不是奴役,仿佛天主等我们完成某些任务才爱我们。不是的。基督徒的事奉,是借着分享天主的圣爱来回应那神圣的爱。换句话说,这是分享和参与天主持续不断的创造工程。
什么是事奉的祈祷呢?例如:“我该怎么帮忙?”
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赞美、崇敬、事奉天主。天主不需要这些。如果我们既不赞美,也不崇敬和事奉,天主还是天主。反之,这是对天主在各方面的赐予和馈赠,自由的回应。这并非是被自私的天主奴役,而是我们深受感动,愿意为天主王国的工作与祂一同劳作。(神操236)
列出天主给你的各种恩赐。你对赞美、崇敬、事奉的回应是什么呢?
文:安迪·奥托 (Andy Otto)
翻译:弟铎
文/图来源:GOD IN ALL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