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才刚开始约半个月,耶稣会中华省即迎来疫情后首度的实体省聚会。60几位两岸四地及在海外服务的会士,以及20几位来自澳门、香港、台湾三地的平信徒使命伙伴一行近90人,选在台湾中部的彰化静山灵修中心,进行从1月12至14日三天两夜的会议。同为耶稣会士的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枢机也赴此盛会,与久违的耶稣会弟兄们重温共聚一堂的情谊;而不克前来的部分会士及使命伙伴则透过线上参与。

促成这次中华省聚会的最大动力,是中华省使徒计画 (Province Apostolic Plan, PAP)  。它于2022年首次公布后,历经两年五个工作小组的琢磨后,从1.0版推出最新的“深化版”。因此,这三天的会议就围绕着 PAP 的旅程及成果回顾、核心精神、具体行动,以及展望 PAP 等议题。

在台湾最寒冷的一月份,省聚会幸运地在日日有和煦冬阳照耀的天气中度过。第一天晚上,参加者都一一报到并享用晚餐之后,省聚会随即以晚祷正式开场。当晚,最精彩的莫过于破冰的“相见欢”活动,每个人都要花一分半钟去认识一位陌生的伙伴,并找出彼此的“共同点”,时间到再换下一人。只见主持人Magis 青年中心主任王世芊一声令下,静山灵修中心的礼堂瞬间从安静迅速加温至喧腾。“肚子都很大”、“都没钱”、“都爱吃芒果”……包罗万象的共同点纷纷出笼,耶稣会士一贯的幽默风格大大感染了在座的使命伙伴,现场笑声不断,众人的距离立时拉近不少。

sharing1

重归于平静后,会士和使命伙伴以耶稣会团体的划分,依次到台前自我介绍。年高91岁的谷寒松神父仍精神抖擞地从北部到彰化出席省聚会,他自称是“老大”,因为他是此次最年长的与会者,而年纪最小的参加者,与他的年龄差距将近60岁。毫无疑问地,这也是耶稣会中华省难得一见、跨地区的“三代同堂”聚会。

省聚会是里程碑

各团体的成员都自我介绍后,省会长董泽龙神父接力致词。他欢迎大家前来,并藉当日是耶稣受洗节表示,耶稣等待了30年才开始公开生活,而为了推出 PAP,省聚会从2021年2月开始,经过在不同城市、不同的沟通,再经过快两年的深化才走到这里,这次的省聚会实为中华省的一个里程碑。

开幕式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大家殷殷期盼的“Haustus”(饭后共融时间),美酒、果汁、各式火腿、乳酪、点心……久别重逢的叙旧、第一次实体而非线上的相见,这一夜的静山,充满相聚一堂的欢乐和幸福。

sharing60

此次省聚会的一大特色是,议程的核心主讲人是“平信徒”,而非“耶稣会士”。PAP 核心小组成员,香港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林荣钧博士、中华省教育委员会主席苏英麟博士,两人带领全体与会者,进行了一场深度的 PAP 之旅。

聚会的第二、三天,大致以早祷、主讲者报告、问答时间、个人祈祷与反省、分组灵修交谈,再回到大组交流、弥撒圣祭这样的架构进行,直到最后一天下午的总结、意识省察与闭幕前的感恩祭结束。

第二天首个议程由林荣钧博士带领,回溯 PAP 的历史。自耶稣会总会长苏萨神父于2019颁布普世性使徒优先 (UAPs) 后,全球即面临来势汹汹的 Covid-19。原本中华省想在2020年举办省聚会,以回应 UAPs,然而在疫情阻隔之下,延至2021年2月才举行,但也只能澳门、香港、台北分开进行。从2021到2022年共有三场省聚会,依序完成正向合作文化15点; 愿景与五个优先;两个准则和3个行动。林荣钧博士表示,虽然聚会好像是分开的,“但圣神把我们连结在一起,同属一省”。

是过程,不仅是具体的活动建议

他被董泽龙神父邀请担任第五个优先“修补裂痕,致力于天地人的和好,彰显福音的喜乐与希望”工作小组的召集人,在过去几年,他体会到“使徒计画,是一个过程,而不仅是具体的一些活动建议”。

在第五工作小组,林荣钧博士是召集人,而耶稣会澳门团体院长傅南渡神父是成员,林博士问在场的傅神父:“你进了这个小组,不是召集人,不是领袖,过程中你怎么跟我们在一起?”

sharing7

傅神父回答:“我们做社会工作服务的人,一直以为我们懂的比别人多,对做领袖或做高等教育的人,都说他们生活在很远的云端里,而我们就是不断地在碰触那个现实,所以会有一点小看他们。但我发现不懂的是我。”他从小组背景各异的六个成员身上发现,在一段旅程中,他真的需要其他人的角度,方能了解“自以为懂的东西”。

我们是合作者

这次向中华省全体会士介绍的 PAP 深化版中,有许多的“范式移转”(paradigm shift),当中一项很大的改变即是,原本称呼在耶稣会单位服务的平信徒工作者为“合作者”,改称为“使命伙伴”。因为,耶稣会总会长苏萨神父于2023年7月颁布 的《耶稣会现况》(DSS) 当中提到:“我们不‘拥有’合作者,我们是合作者。”

PAP 第四工作小组(关于与匮乏者同行)召集人的徐森义神父说,这类似“天动说”与“地动说”,我们不再只是绕着耶稣会转,而是耶稣会要绕着天主的使命转。

紧接在林荣钧博士报告后的,是 PAP 五个工作小组的轮流报告。这五个工作小组为了让每一位先前未曾参与 PAP 的伙伴能了解 PAP,在省聚会前努力地将自己组别的上百页报告浓缩成10页,最后再精简为2页,甚至原本是各组5分钟的影片,也缩短至每组只能有“一句话”的影片。“一定要让你懂!”的用心不言而喻。

sharing2

培育是关于生活与使命

中华省的使徒优先 (PAP) 与耶稣会普世性使徒优先 (UAPs) 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华省多了第二项“培育” (formation),以因应会省本身跨两岸四地的差异性。身为第二工作小组召集人的苏英麟博士一个人就参与了两个小组,除了第二组,他也是第一组 (关于推广依纳爵灵修)的成员。他强调,PAP 的培育,着重的是为了合作的培育。而且,这里的培育指的不是技巧,而是关于耶稣会士及合作伙伴的“生活与使命” (life-mission)。

五个工作小组的召集人 Xavier 神父 (推广依纳爵灵修)、苏博士、Magis 青年中心主任王世芊 (与青年同行)、徐森义神父,以及林荣钧博士,逐一完成自己组别的使徒计画介绍后,精彩的问答时间随即登场。

当中最受瞩目的问题莫过于,执行深化版 PAP 后,各单位的工作调整、工作量、人力与财力的负担是否增加?省会长董泽龙神父坦白回答,现在最困难的是“时间”,因为培育需要时间,特别是使命伙伴的培育。他没有即时的解决方法,但不悲观,只是需要时间。

sharing8

我们都活在短缺中

本身学经济的苏英麟博士则表示,经济学第一课讲的是短缺 (scarcity),如果有足够的资源,就没有经济学了。我们都活在这种短缺中,都是想做的,跟我们可以完成所有愿望的资源,从来都是不够的,所以这个问题是经济,而经济的问题是一个选择的问题。问题不在于能否完成我们想达到的一个理想,而是,你要选择不同的理想。苏博士笑着说,他发现自己的专长跟依纳爵灵修有连结,都在“选择”、都在“分辨”,而经济学第一课就提到“张力”。他说完,台下出现不少笑声,稍稍化解问答时间的紧张气氛。

至此,第二天上午的报告议程正式结束,众人轻松走到户外,在阳光普照的静山草坪上拍合照,阳光虽刺眼,但花园里满是喜悦的笑容及开心的笑声。拍下耶稣会中华省这历史性的一刻后,每个人各自散开,针对一上午听讲的内容,安静祈祷、反省,之后再回到各小组进行灵修交谈。

sharing11

像宝宝第一次听到妈妈的心跳

“Baby 第一次听到妈妈的声音吓一跳,好像我们第一次听到 PAP。”有医生会士冯汉中神父在的第十二组,于灵修交谈后绘制了一幅温馨的海报,上面有胎儿逐渐长大的图画。他们想表达,“PAP 的过程像似生命发展成长,每一个器官认识自己的功能,在一个身体中合作”。

sharing30

经过午餐和休息后,众人下午一点半准时回到静山的大礼堂,继续聆听下午的主题。从第二天下午到第三天,议程主要由苏英麟博士带领,从深入 PAP 的核心精神,到具体行动,最后再到展望。在他反复重申深化版 PAP 的重点后,与会者从一开始对 PAP 感到模模糊糊,最后浮现一定的轮廓。

苏博士在他的报告开始不久即提出2023年《耶稣会现况》里,强调了耶稣会士“身分”的重要:“整合耶稣会神恩的泉源,深化我们作为耶稣会士的身份 (being),比以个人或团体身份做事 (doing) 更重要。”

以更具耶稣会特质的进行方式去做

苏博士也再三提醒,耶稣会总会长苏萨神父在2023年12月的“更新与变革的使徒计划”研讨会上所说的是,“时代的变革中”而非“变革的时代中”的使徒计画。而真正的转变,更多是端赖于“过程”,而不是“所达的成果”之上。

PAP 深化版的核心精神,兼顾了上述“身份”与“过程”的考量,当中有一段强调,关键不在于“做得更多”,而在于“以更具耶稣会特质的方式去做” (being more Jesuits)。另一段则表达,促进由耶稣会进行方式(Way of Proceeding)所启发的视角和程序,而不是具体指定要实现的结果。

苏博士引用世界主教会议的“同道偕行”(共议同行) 解释,教宗方济各期待的不是有很快的成果,也不是要解答什么,他是要“建立一个过程”。苏博士说,如果过程对了,大家就不用担心结果,而且在建立过程中,也同时形成一种文化。

PAP 深化版的核心精神还包括了“连结”,包括在耶稣会机构内人与人之间的连结。这也呼应了苏萨神父曾提醒过,打破单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情形,在每个层面做出心灵、思想和意愿上的皈依和转变,以致“个人和工作单位乐意自由地贡献自己、随时待命,为了促进共同的使命。”

深化版的 PAP 也提供了如同稳固三角形的三个策略:省级培育框架、各单位进行“依纳爵式”的使徒计画、检讨架构与程序。

由于苏博士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带给省聚会相当丰富的讯息量,因此每一环节的问答时间,或是灵修交谈之后,回到大组交流的时间,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回馈,内容皆相当精采。

sharing24

例如香港团体的黄锦文神父即表达,PAP 深化版忽略了耶稣会士的个人主义和使徒工作上的山头文化,他提醒自家耶稣会弟兄,先反省自己是否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所谓合作是要求自己开始,要尝试改变的也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代表第六组的刘和光神父借由一棵活着、充满生命力的大树图像,表示“树的根就是人与人的连结,是 being;而根上面长出的东西才是 doing。我们无法只为了果实,而不管那棵树是否活着”。

第四组则由李骅神父代表呈现小组交谈的结果,他们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比温饱和工作更为重要,但这同时带来张力。深化版的 PAP 带出了一些张力,重点很多很好,但脑袋负荷过重,读得有点辛苦,更不用说无法前来参加省聚会的使命伙伴了。

心的皈依

九十个人一起交谈一天半,激荡出许多不同的灵感,彼此之间的连结也随之加深。

在最后自由畅谈交流的时间中,香港团体院长吴智勋神父表达,自己不喜欢开会,但每一次来都有很大的收获,每一次离开也都很高兴。台北团体的院长詹德隆神父则表示欣慰,因为看到当年还在接受培育的修士,如今也在省聚会和使徒计划中担任重要的角色,看到了中华省的传承。

中华省省会长董泽龙神父在总结时表示,借由这几天的交谈和分享,基本上大家都认同 PAP 深化版的核心精神,以及三个策略。他期许会士及各单位的使命伙伴继续将PAP深化版的精神内化与扎根(appropriation),并以威廉.贝瑞神父(Fr William Barry SJ)的名言“你们就是耶稣会”(You are the Society of Jesus)勉励大家 。

sharing28

省聚会的尾声,香港长洲思维静院的培育主任罗家慧女士透过省察,带领与会者回顾与主相遇及碰触内心的时刻;而香港主教周守仁枢机亲自带来2024年10月同道偕行世界主教会议的讯息。周枢机表示,许多人担心同道偕行会影响天主教会的圣统制,但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心的皈依 (conversion of our heart),没有这个,什么外在的改变都没意思。他说,同道偕行也不是什么热门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一起向前走”。我们不要赶,但一起走、一起分辨。此外每个教区也要聆听、分辨、落实《最后文件》。我们也要与教会内外的边缘族群同行,多观看、多留意、多聆听。最后是我们怎么培育自己,培育修生修士们,好做一个同道偕行教会的实践者、当一个希望的朝圣者。

sharing29

周枢机结束谈话后,省会长董泽龙神父接着感谢东道主静山灵修中心的主任李骅神父和团队成员的照顾,也邀请 PAP 核心成员和组织这次省聚会的工作人员站到台前接受大家鼓掌感谢。 苏英麟博士也表示,四年来一路都有很多的喜乐,虽然有困难,但现在的领会已不同于四年前,他感谢能跟伙伴们一起走过这个旅程。

三天两夜的聚会在感恩圣祭及一月份的庆生会中划上句点。愿主祝福耶稣会中华省的会士及使命伙伴们,透过生活-使命的培育,点燃使徒的心火,继续以“更具耶稣会特质的进行方式”落实省使徒计划,荣主益人!

sharing59

 

 

文/图:耶稣会通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