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士詹姆斯.汉维神父(Fr. James Hanvey, S.J.)近日分别在港台两地带领为期五天的“神操的神学结构”工作坊,中华省多位耶稣会士、依纳爵灵修辅导、接受过依纳爵灵修培训的校友、使命合作者,以及辅仁圣博敏神学院的学生热烈参与,在酷热的夏天里享受了恩宠满满的“神操”飨宴。

来自爱尔兰的汉维神父为英国牛津大学的神学博士(专长:天主圣三),曾任教于牛津大学,目前任职于耶稣会罗马总院“服务信仰”秘书处(The Secretariat for the Service of Faith),也在各地推广依纳爵灵修。

汉维神父以圣依纳爵《神操》中的神学主题为主轴,向大家讲解及剖析了《神操》四周及依纳爵灵修相关的内在动力。工作坊以讲座、小组灵修交谈和大组分享的方式进行,五天的内容和主题分别如下:旅程开始(发现天主:圣依纳爵这个人,以及《神操》的本质;神操第一周)、《神操》的动力与耶稣基督的身份(神操第二周)、跟随基督与沉默临在的恩典(神操第三周)、复活的力量和《神操》中的创造(神操第四周)。

香港场

HKgroupphoto

汉维神父先于2024年7月1至5日在香港长洲思维静院带领第一场的工作坊,以下是参加香港场次,耶稣会年轻会士的心得与分享:

Mark Wu修士

詹姆斯.汉维神父的神操工作坊是一段深入理解和加深我们与基督关系的旅程。通过《圣经》中的例子、动态操练以及对创造和生态责任的反思,我们蒙召在万事万物中看到天主,拥抱我们的一体性,并以爱和承诺回应圣神的召唤。我们感受到了恩典的转化力量、爱的中心地位,以及持续服务和关怀创造和彼此的使命。

在经过许多次的小组灵修交谈,我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圣神的带领。最后,我想用自己在最后一天小组分享中的一个画面,来总结这几天学习所获得的果实。有一棵树,它的根一直向下延伸,这代表我的生命通过神操中恩宠的滋养,不断地向内扎根探索。我越来越了解自己,看到真实的自我,也开始接纳。地面上的枝条也不断地在生长,变得更茂密,同时也能感受到向外的一个生命的渴望与动向。

这一切看似那麽自然,但是都在恩宠与引导之中。有些枝叶的枯萎让人悲痛与惋惜,然而之后才发现是为了成长更好。重新被塑造、被救赎、被治愈,都在这些挑战与张力中。向上和向下似乎一直在拉扯,但是正是扎根越深才能长得更高。默观这一画面,我在矛盾里看到这颗树的中心是基督,祂一直在默默的输送养分。因为看到了悄悄工作的耶稣,我心中感受到了平安与自由。通过与主相遇,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与使命,并且欣然接纳。于是,我看到那树枝开始有飞鸟和其他动物进来栖息。看到此,我明白了生命的一体性,爱是朝向他人的。唯有生命才能影响生命。我想这就是我整个内在与外在动态的生命旅程,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看到了生命的中心,并重新定位了自己的身份与使命。

Gio Wang 修士

感谢天主让我有机会参加这次工作坊。为我来说,这是一个回顾、加深,和继续成长的经验。第一个恩宠是回顾。Fr. James 有深度的讲解和小组当中的分享,引导我用心回顾自己做神操的经验。在聆听与分享中,我重新回到做神操时在祈祷中体会到的那些感动和恩宠。结合 Fr. James 的讲解,我对《神操》的内容和自己的经验有了新的认识。

除了回顾自己的经验及更新我对《神操》的认识,另一个重要的恩宠是加深自己在生活中活出神操的精神。在反省中,我看到30天大避静真地在影响着自己每天的生活。聆听 Fr. James 有关《神操》不同主题的讲解,以及其他人的分享,带领我怀着祈祷的心去看当下的生活,反省我在哪方面活出或是没能活出神操的恩宠。参加这次工作坊加深了神操与我当下生活的联系,并帮助我活出神操的恩宠。第三个恩宠是继续成长。结束学习哲学开始试教阶段,我的生活面临很多的改变。在这个新的培育阶段,我渴望天主带领我继续成长,继续加深对《神操》的认识,继续在每天的生活中活出神操的精神,在跟随祂的路上不断走向成熟。

Paul Bai 修

这次的工作坊再次加深了神操中与主相遇的经验。除了对依纳爵灵修整个动力的加深理解,每天也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每一次与主耶稣的相遇,都会带来释放和自由,相遇导向使命。”这句话对我是很大的提醒和鼓励。过去一段时间,尤其是在初学院时期,我以为有“好的”祈祷是最重要的,我甚至沈浸在这山上的经验中,而不愿意下山和主耶稣一起面对真实的生活。这次的学习帮助我再次看到,神操是帮助人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做出符合天主旨意的决定,和天主一起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爱祂所爱的一切。

Gabriel Liu 神父

James神父以他深厚的神学素养,把《神操》的内在神学动力,比较完整地讲述了一遍。通过这些讲解,再结合自己的大避静经验,我对《神操》一些关键之处,有了新的和更深的领悟。比如,基督论在《神操》中的核心地位、圣三论在其中的贯穿,以及圣母玛利亚在整个《神操》中的角色等。通过小组分享,我不但让自己的领悟得到深化,更从他人的分享中,见证了圣神活跃的工作。在这次工作坊中,也加深了和一些使命合作者的了解;大家一起聆听分享、进餐共融等活动,都让自己体验到耶稣会士与使命伙伴的合作不只是工作,更是在一起分享使命的状态。

台北场

IMG_8662

第二场的工作坊于 2024年7月8至12日于圣博敏神学院大礼堂举行,由台北依纳爵灵修中心主办,圣博敏神学院协办,约有80位神职人员、修女、平信徒的参与。以下是台北场几位参加学员的心得分享:

不具名分享者

这五天不是来听演讲、学习,而是和祂相遇。

演说的字里行间、在小组及大组的分享中,不断把我带回默观中,再次体验到复活的耶稣亲自带领我。无论在我回顾曾经的神枯或神慰的经验时,我感到祂的同在,我聆听到天主的慈悲,领受祂全然的爱,我的内心是火热、澎湃的,我的眼眶常充满了感恩的泪水;只要回到祂的爱内,我的心灵就是自由的。

最后一天,我让自己回到天地万物中;我同身边的受造物,一起沈浸在造物主的样样都好中,我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但祂对我的爱是从世界的开始,到永远。

Helena

这次在 Fr. James 分享依纳爵《神操》的神学结构中,令我第一个感到惊讶惊喜的是:这些神学内容不是硬梆梆、在云端不可触摸的,它一直在触碰我的心灵,唤起许多曾经与耶稣一起走过的爱的记忆,深深体会到破碎、脆弱、痛苦、甚至死亡的害怕恐惧中,“等候父的救赎”,在承行父的旨意中完全的交付和信赖!祈祷中凝视著耶稣,“没有祢,我怎么活啊!”

Fr. James 分享到耶稣在世上所做的一切,都在映照着自己的身分,“使命”与“身分”是合一分不开的。这部分又很深的触动着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是啊,我多么渴望参与天主圣三对于世界创造、救赎、圣化的工程,这一份爱与生命的奥秘远远超过我所能想像的,它是动态的,从亘古、现今、直到永远的一部天主圣三爱与救恩的历史;我多么的幸福,被邀请进入天主圣三对整个受造界的渴望,和受造物一起向天主的爱与生命开放,更深的活出我受造的目的,以我独特的方式,回应爱—身分—使命的邀请,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以感恩、开放、尊重、敬畏、怜悯…的心爱与服务,充满惊叹和赞美之心,向主说:“You are enough for me!有祢我就足够了!”

刘淑清 

“神操”顾名思义是与神有关的操练,包含各种祈祷:默想、默观、省察、口祷、心祷等,是由祈祷连缀起来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一如既往是由天主主动开始,而有了一连串的行动:召叫、相遇、派遣、使命、服务与爱。

在 Fr. James 所提到活出这一连串行动的人当中,圣母玛利亚的《谢主曲》最让我深思。当天使领命向玛利亚传报有一项重责大任需要被承担时,玛利亚毅然回答“是,我愿意”。随即前往探访年老有孕的表姐依撒伯尔,两人的相遇充满了圣神光辉,在此光辉中玛利亚以《谢主曲》,咏唱出她的喜悦、崇敬和相信⋯⋯,随着生命的跌宕起伏:耶稣出生成长、宣讲天国、受难死亡,这首曲子似乎隐伏在玛利亚的心底,直至面见复活的耶稣,“我的灵魂颂扬天主⋯⋯”再次被高声咏唱,回荡在玛利亚心中,也邀请我们与她一起共享复活的生命。

Monica

神操—人与天主圣爱共谱的交响诗

炙热的暑气中五天的研习,却感受到圣神的清风不断吹拂,在 Fr. James 有条不紊的说明《神操》每周的动力前,特别提出神学意义,虽然这些已在《神操》中,但确有提纲挈领的效果,凸显出每周基督的图像,令人印像深刻!

神父强调依纳爵《神操》是奠基天主圣三的亲密共融的动态关系中,邀请我们唱出天主的乐谱,不断自我颠覆、炼净与主同调的圣三之爱中。

四周更是以基督论贯穿——十字架上的基督,为何在充满罪的宇宙、人及我同在。降生成人的耶稣,并未失去自己,是在空虚中启示祂自己的身份与使命。十字架的神秘旅程,不靠权势,只靠正义全然给出去的荒谬之爱,在圣周六最深的安静与等待中。与复活主一起复活,不只是恢复,更是新生命,参与圣三的爱,成为见証者和使徒。

最后,Fr. James 以“获得爱情的默观”即是回应起点“原则与基础”来结束《神操》,积极活出教宗通谕《愿祢受赞颂》与耶稣会普世四大优先使命,提出整全的创造观——伦理的生态灵修。深信天主寓居在所有受造物中,邀请我们每一位成为改变的媒介,在行动中不断分辨,与安息日的主谱出和谐的交响诗篇!

 

文:耶稣会通传中心整理
图:香港思维静院/台北依纳爵灵修中心/耶稣会通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