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四起的炎炎夏日,静山灵修中心迎来了50多位中华省的耶稣会会士,在祈祷与共融的氛围中一起关心会省的“家务事”,共叙主内的“兄弟情”。四天三夜的聚会里,会士们聆听会省各单位和团体的现况报告,也在小组灵修交谈和大组分享中,对省的需要、使徒优先计划、调整方向作出深刻的反思与回应。
平常分散各据点的50多位中华省耶稣会士,于 2024年6月30日至7月3日齐聚彰化静山灵修中心,在聆听、交谈、祈祷和共融的氛围中,召开了台湾区的聚会。除了参与正规的会议,老中青三代的会士也在餐桌上、走廊间,以及散步或洗碗的时刻,珍惜彼此欢聚一堂的弟兄情谊。大伙儿此起彼落的笑声与交谈声,使静谧的灵修中心增添了几许欢乐的气氛。
此次聚会以晚祷揭开序幕,弟兄们一起聆听《首批创会神父决议书》(The Deliberation of the First Fathers)的节录文字,并为会议的进行祈求主的带领:
“…虽然,我们有共同的心思和意愿,即按照我们的圣召找寻天主完美的圣意,但在具体实行上各有各的观点。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要激起比平日更大的祈祷热忱,举行圣祭和默想,而在尽我们一切的力量之后,让天主来照顾我们…” (《首批创会神父决议书》[1])

聚会的第一天上午,省会长董泽龙神父在致词中着重分享耶稣会在台湾地区的一些关键课题,让会士们更清楚当前的状况与方向。随后,五个团体的院长及会院代表,从成员组成、使徒服务、团体活动、如何推动耶稣会普世性使徒优先(UAPs) 和回应中华省使徒计划(PAP)等面向,分别介绍各自的团体。片刻的祈祷和休息后,各小组针对省会长及团体生活的分享,进行第一次的灵修交谈,然后再回到大组做简报。有的组别提到需要在“生活-使命”中找到新的范式(new paradigm),需要加强团体生活的面向、活出简朴与好客的精神;有的注意到会士老化的议题,但赖天主的恩宠,使命将继续下去;有的提到在“旧与新”的使命之间如何向天主与机遇开放;也有小组提到在张力中找到平衡,透过合作与修剪才能结出果实等。
当天下午时段,筹备小组安排了一些使徒单位和机构进行“强弱危机”分析(SWOT Analysis),包括:传播出版、青年培育、社会服务、依纳爵灵修与培育,以及学校教育。各单位负责人(含平信徒合作者)报告后,大组也在 Q&A 的环节里进行提问或给予回馈。弥撒圣祭后,大伙儿开心地享用静山同仁及几位年轻会士用心准备的烧烤晚餐,大大地满足了众人的味蕾。

第二天早祷后,会士们聆听有关中国使命、中华省会士的培育现况与计划、台湾区的人事及财务相关简报。会士弟兄们也针对相关的议题,提出热烈的讨论与回馈。下半天,中华省的使命伙伴苏英麟博士以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视角,帮助大家加深了解 PAP 的精神及其后续的发展。他也分享去年与省会长在罗马总院参加“更新与变革的使徒计划”研讨会的心得,特别提到总会长的一些叮嘱,诸如:“真正的变革更多取决于‘过程’,而不是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别缩窄你的视野/愿景” 。
与会弟兄聆听了下午的分享后,第二次小组灵修交谈就以 PAP 为主轴进行分享,焦点为:个人如何看中华省的 PAP?分享说明中有何新的启发?是否看到 PAP 能对台湾的现况有所回应?各组后来回到会场做简报,有的弟兄表示 PAP 有点抽象,不清楚“在过程中”指的是什么,渴望有更明确、成果导向的使徒计划或澄清;有的则表示尊重与接受 PAP,相信“在过程中”有其意义。有鉴于此,筹备小组在当天晚上提出反省题,邀请弟兄们在祈祷中,特别去看中华省/台湾地区的三大迫切需要,且是“有能力”回应的需要。此外,为回应这些更重要的需要,中华省在哪方面需要做调整。

第三天在早祷及拍团体照后,各小组针对前一晚的反省题进行最后一次的灵修交谈,然后回到大组做报告。不少组别观察到了下述的需要,像是:神学与依纳爵灵修的培育、会士全职参与青年工作与圣召推广、善用资源并加以统整、传福音、关怀弱势、传播媒体、改变组织和团体文化等需要;需要调整的部分是:会士有更大的内在觉察和持续的皈依、强化与平信徒的合作、更多聆听与团体分辨,以决定哪些是该放弃或继续的使命、强化堂区使其更成为使命的平台、行政结构精简化等。
随后,省会长董泽龙神父综合三天的观察与聆听,以“过程学习、学习过程”来分享此会议带给他的启发。首先,董神父提到了这几天浮现的一些关键词,如:过程与无限的可能、局限及有限、PAP 的精神能在我们的情感中扎根(Spirit- affective appropriation)、新的范式,以及张力。再来,他观察到一些鼓舞人心的面向,像是:弟兄们珍惜彼此的临在与交谈、真诚地说出现况与关切、对差异与固有的困难更感安心自在、更全面的认识两岸的现况。挑战的部分包含:需要持续的皈依及澄清、本地化与普世性/具体与抽象的拿捏、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与精力、看似仍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将来会士数目的减少和过去受过的伤害,因而害怕犯错。最后,董神父以下述四点做总结:同道偕行的精神及信德的举动、透过交谈找到团体生活及使徒工作上的洞察力、提升彼此在情感上的连结,以及增强在彼此互动上的正向文化。

在结束前的感恩祭中,董神父透过圣多默宗徒因没看到复活主说出“我绝不信”(若廿25)的话语,提出了反思,同时也邀请大家继续深化 PAP 的三个方面,即:“正向文化、同属一省、携手同行”。他也敦促会士弟兄们在生活与使命中继续诠释与落实“省使徒计划”,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向未来。
在结束省聚会、离开静山以前,李骅神父带领大家做回顾与省察。他邀请大家从“生命、爱、欢乐”(Life, Love and Laughter)的三个幅度反省过去几天的经验,问问自己:在聚会中,感受到最有活力、最被爱、最欢乐的是什么?这个经验带给我什么感受?另外,我最感受到给予生命/爱/欢乐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而在上述的经验中,是否体验到天主对自己有一个邀请,我可以怎么回应?省察之后,弟兄们也在大组中慷慨分享自己所觉察到的经验和感受,为这难得聚首的会议划上完美的句点。
透过几天的分享与交谈,与会弟兄们对台湾区的现况与需要有了更深的了解。愿我们在过程中持续向圣神开放,带着学习与分辨之心携手同行,跟召唤我们的那一位一起走向未来!
撰文:谢诗祥神父
图:谢诗祥神父/莫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