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于六月底和亚太地区的青年学生在线上对谈。对于学生提出关于归属感、歧视、意识形态等的问题,教宗皆恳切地回答。他强调,必须透过教育、参与、彼此更加靠近,才能解决或避免这些问题。

教宗方济各于6月20日透过线上会议,与来自亚太区的年轻大学生对谈。这是由宗座拉丁美洲委员会 (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耶稣会芝加哥罗耀拉大学 (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的牧灵研究所 (Institute for Pastoral Studies) 以及全球与社区参与办公室 (Office for Global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所策划的“搭建桥梁”系列活动之一。

参加线上对谈的老师及学生代表,有来自辅仁大学法语系助理教授施恩加神父、台湾大学电机系谢翔同学、文藻外语大学黄婕晅同学,还有来自菲律宾的马尼拉雅典耀大学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澳洲的澳洲天主教大学 (Australian Catholic University)、新西兰的怀卡托大学 (University of Waikato)、印尼的圣那塔达玛大学 (Universitas Sanata Dharma)、韩国的西江大学 (Sogang University),以及日本的上智大学 (Sophia University)等校的学生。

教宗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了他的洞见和鼓励,包括心理健康的考验、基于种族与性别的歧视及暴力、社会排斥,还有归属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教会内的归属感。

“科技多少有帮助,但并不充足。”教宗方济各强调。“年轻人寻求归属感,因为人类的召唤,也就是天职,是归属于某个什么。”

下排左边,为文藻外语大学的黄婕晅同学
下排左边,为文藻外语大学的黄婕晅同学

 

他聚焦于,知道一个人属于某个群体的重要,那可以是一个家庭、一群朋友、社会,或者宗教。“基督徒面临的挑战是,要懂得怎么参与及融入。”他说。“我们的心一定要与祈祷连结。你若有清楚的归属感,你就能好好地与人对话和倾听。”

教宗方济各点出当今青年的脆弱,指明了理解、并接纳一个人的脆弱,绝对必要。“你必须思考且去了解,你最软弱、最容易受伤的地方在哪里,并让他人帮助你。面对脆弱时,你们一定得彼此帮助,好更加坚强。”他说。

教宗也提到歧视,特别是性别方面的歧视。他赞赏女性的能力和远见,形容她们是“最佳”且“最聪明”的人们。“我们身处于一个大男人主义,把女性视为次等公民、不如男性重要的文化之中。这是个很严重的疾病,我们必需对抗它。”

教宗与亚太青年对谈

他继续说:“要避免歧视出现,就要用人与人之间亲近的方式。我们必须更接近彼此。主要的问题在于爱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有益于我们成长。你能够爱人的这个事实,可帮助你克服恐惧。拒绝歧视,力行靠近、亲近他人,才能引领我们去爱。要能区别真实的爱与虚假的爱,而且永远选择真实的爱。”教宗方济各建议。

教宗也强调参与教育和社会的重要性。“一个年轻人可能因个人问题,决定不要参与,那对他不好。参与,绝对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关乎心、脑、手一致。如此一来,你会思量你所体会到的,并感受你所做的。这是协调,也是我们该当教育青年的方法。”他解释。

教宗也告诫青年们,要对抗疏离和意识形态的危险。“疏离对心灵有害。我们必须借着有信仰基础的优质教育,来避免疏离和孤寂,因为这才能帮助我们成为真正信实的基督徒。信仰与人生的旅程,有赖于参与、归属感、祈祷,以及对话。然而为了对话,你需要有一个宽阔与开放的心。”

上排中为辅仁大学施恩加神父、上排右为台湾大学谢翔同学
上排中为辅仁大学施恩加神父、上排右为台湾大学谢翔同学

 

有鉴于历史上意识形态带来的破坏力量,教宗表示反对具意识形态的思想。“我们居住于一个充满意识形态的文化里,那实在很糟。意识形态最终会掌控对现实的感知。我们失去对话、团体意识。这不符合位格人 (human person) 的和谐。”

有别于此状况,教宗方济各号召学生促进和平。“我们必须在人群中发展和谐,且要努力建立和他人对话及和睦相处的文化。” 他力劝。 “我们必须在令人绝望的世界中,播下和平的种子。我们拥有希望,而且这个希望永远不会使我们沮丧。”

会议的尾声,圣父向学生表达他的感激。“我感谢你们所说的每件事,因为那确实让我更了解年轻人的生命。”教宗向他们保证:“我永远会与你们保持亲近。”

教宗与亚太青年对谈

文/图:耶稣会亚太区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