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如何让网络、短视频、公众号、朋友圈成为我们爱天主爱人的工具,而不是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天主?”这是耶稣会亚太区联会近日在印尼举行的读书修士与终身修士聚会后,值得一再反思的问题。
耶稣会亚太区联会于 2023年12月20至27日,在印度尼西亚的日惹特区举行了“读书修士和终身修士圈”(Scholastics and Brothers Circle,SBC)的聚会,来自不同国家的50多位弟兄们相聚一起互相交流意见,彼此学习,分享和探讨如何让网络和现代电子媒体在我们的使命和福传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短暂的八天聚会中,这些依纳爵弟子们相聚在天主台前,建立了主内的友谊。为我而言,这实属一份宝贵而美好的经验!
正如会祖圣依纳爵在“原则与基础”中所说,“人受造的目的,是为赞美、钦崇、事奉我们的主天主,因而拯救自己的灵魂。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为人而造的,为助他达到他受造的目的。”(神操23号),网络、手机、电脑,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也是我们与天主建立关系的渠道之一。从早期的媒体——报纸、电台、电视节目,到新兴媒体——网站、脸书、Youtube、Instagram,以及各种短视频平台,无论是个别会士或修会的官方媒体平台,都在运用这些渠道去福传,帮助更多的人与主相遇;其中一些会省已经取得了丰盛的成果,一些会省仍在积极的探索。除此之外,我们在分享中也提到整个社会,包括会士弟兄们对于社交媒体的依赖性,人们在网络中寻求对孤独的慰籍,而事实是网络并无法减少我们的孤独感。

印尼省省会长朱利雅万神父(Fr Benedictus Hari Juliawan SJ)在弥撒讲道中说道,“我们当今的挑战是如何邀请天主参与到我们的网络活动中!”另一个很实际而且需要反省的挑战却是“手机和网络是否成了主导我们生命的天主?”这也许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提问:“我该如何让网络、短视频、公众号、朋友圈成为我们爱天主爱人的工具,而不是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天主?”
耶稣会亚太区联会的主席,墨雷诺神父(Fr Tony Moreno SJ)在他的开场致辞中提醒我们每一位修士应该活出3C原则:塑造皈依(Conversion)的文化,重建团体(Community)的联系,滋养关怀(Caring)的文化。与来自亚太区不同国家的弟兄在一起的这几天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主内朋友(Friends in the Lord) 的情谊,以及弟兄们如何在团体中实践并生活出3C原则。身临这样的团体,我的内心真实的被天主圣神触动——天主圣神借着依纳爵灵修把这些陌生青年聚在一起,并在短短的十天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正如雅鲁培国际会院的院长里奥神父(Fr Riyo Mursanto SJ)在闭幕弥撒中所说的,“你们现在所建立的友谊会成为你们未来在服务和使命中合作的基石!”回顾自己在修会的五年培育,除了与天主的关系,修会中弟兄们之间的支持在我的圣召历程中举足轻重!

我们的宝贵之处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修会在培育中帮助我们活出更真实和更丰盛的生命,同时在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恩宠和软弱中,我们又分享同一的身份——天主所钟爱的孩子!我们的友谊即建立在这牢固的身份之上,然后在我们的独特性中愈显主荣!
依纳爵灵修的丰富性在于我们如何在多样性的生命经验中寻找到天主。无论是在信息闭塞的原始社会,还是信息爆炸的现代科技社会,我们每一位都被邀请与天主、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在这份关系中活出天主爱子的身份!

回忆起在这几天中遇到的来自12个国家的50多位耶稣会士,我的反省停留在了一个很多人都好奇的问题上,“耶稣会士是怎么样的人?”我从不同的弟兄口中听到类似的话:“天主召叫我这个罪人与祂同行,并完成祂的使命!”这,也许就是耶稣会士的自画像!
撰文:柳达义,耶稣会中华省读书修士,目前在菲律宾马尼拉接受哲学培育。
图:JCAP S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