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个人内在推动的力量是来自天主,还是来自过去的创伤,是依纳爵灵修的重要课题。通过《不良执念清除师 》这出台剧,我们可以稍微体会那些创伤,如何推着我们远离天主,只愿意走自己的路。

最近有出很好看的台剧《不良执念清除师 》,描述一个继承家传书法艺术的高中生蒲一永,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父亲,同时爷爷也陷入昏迷之中。康复后的他开始有了“灵视”,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这些东西跑来求蒲一永帮忙自己,却说不出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在误打误撞、尝试错误之后,他慢慢发现这些东西都是某个人的“执念”,需要靠他用毛笔写下一句话来释放他们自己。就这样,他和高中同学曹光砚及派出所警员陈褚英,共同组成了“释放执念青年团”,聆听那些找上门的执念,诉说执念拥有者的故事,并且一起合作找出释放这些执念的那句话。

依纳爵灵修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分辨神类”这个主题。在《神操》中,依纳爵留给我们两组共22条规则,帮助进入神操旅程的朋友及辅导,分辨在人内心推动的力量来自何处:它们是来自“圣神”的邀请,还是属于“伪神”*的诱惑?

在陪伴热忱的基督徒走上神操旅程时,我常常会在他们的祈祷经验中,听见“伪神”与“圣神”的声音,交替出现。圣神召唤着他们活出天主创造他的独特,并实现祂借此赋予的使命;而“伪神”常常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一些创伤经验留下来的印记,等待着被看见、被了解、被接纳、被释放。它们在完全地得到医治之前,就好像捣乱者一样,推动着避静者走在自己都不明白的歪路上。

我曾遇过一些避静者,因着小时候母亲对其女性身分的拒绝 (她们的奶奶,希望她们的母亲生个儿子),或是教会中一些人的旧思维,认为女性是圣职人员的魔鬼,斥责她们爱美、与异性相处的渴望,认为她们这么做是件没有意义、甚至诱人犯罪的事。因此这些避静者从小就开始无意识地否定自己女性的特质。这个“女人不好”的观点,就这么陪伴她们长大,并且一直暗暗地影响她们所塑造的自我形象 (偏向中性的装扮),也影响她和别人的互动模式 (和男性友人像哥儿们一样)。

这些不自觉否定自己女性特质的避静者,在默观福音中的耶稣时,获得了救赎。或是注意到自己也如同伯多禄一般,被耶稣召叫了。而耶稣召叫她们,不是因为她们做了什么值得称赞、肯定的事,而是耶稣看见了她们被束缚的女性特质,渴望释放这个一直没有机会发展的独特,并活出身为女性的美好。或者她们发觉自己如同耶里哥的瞎子,被带到耶稣面前,听见祂温柔地问自己:“妳愿意我为妳做什么?”当她们鼓起勇气说出自己想要做一个女人的渴望后,经验到耶稣完全的了解、接纳。

终于,这些避静者得以在耶稣爱的眼光之中,承认并认同心中那个饱受压抑、备感委屈的小女孩,并有了重新看待、欣赏真实自己的眼光与勇气。最后,这些一直活在阴暗角落,孤单的小女孩,终能展开笑颜,牵着耶稣的手,迎向生命的阳光。

在《不良执念清除师 》中,生命创伤带给人的影响,以“执念”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剧中一个双胞胎哥哥,认为照顾弟弟是自己的责任,因此宁可父亲将喝醉酒后的怒气全出在自己身上,也要让弟弟免于暴力的对待。在他的执念中,唯有自己牺牲,弟弟才能得安全。因此,自己必须“永远”站在弟弟前面,挺起胸膛保护他,完全忽略这个弟弟不会永远都是个弱小的孩子。他也会长大成人,并且有力量保护自己。

在电视剧中,那个现实生活中劫后余生,幸运长大的弟弟,来到了化身成小时哥哥的执念面前,表达了他的感谢。同时,也肯定地告诉哥哥,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当年那个软弱的弟弟。他已经有能力保护自己,并且活出生命的美好了。从弟弟真挚的表达中,蒲一永找到了关键的那句话:“并蒂双生,牵绊阴阳。”那个以为自己“永远”得保护弟弟的执念得以被释放、转化,不再需要挺起胸膛,假装勇敢地站在瘦弱的弟弟面前,而可以让弟弟走上前来,到他旁边,和他手牵着手,双双带着笑意,走入风中。

蒲一永继承了家族传下来运用文字的能力,将文字蕴含的力量,透过或锋利或婉约的笔触展现出来,进而释放那些渴望被救赎的执念。而被天主召叫、成为灵修辅导的我们,也在聆听避静者的祈祷中,听见伪神无声的呐喊,并和避静者一起邀请耶稣走近它们,医治、释放,并召叫它们,走向天国。

*在《神操》中,依纳爵用恶神 (bad spirit)、仇敌 (enemy) 代表相反于天主的力量。而知名的依纳爵传统灵修辅导马克・希柏道克斯 (Mark E. Thibodeaux, SJ) 建议用“伪神”(false spirit) 取代恶神,可以更忠实地传达其特质。

文:曹志诚 天主教静山灵修中心 专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