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才独立建国的东帝汶,是亚洲最新建立、也是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天主教会和耶稣会选择用教育,为这个动荡不已的国家培育人才、孕育希望。一起来看看,耶稣会于东帝汶首都帝利创建的一所中学,如何教导学生成为主内的光。
位于东帝汶首都帝利(Dili)数公里以外的圣依纳爵•罗耀拉书院(Colegio de Santo Ignacio de Loiola,CSIL),是由在东帝汶的耶稣会会士开办的一所中学。我有幸被派遣到书院作短期的使徒工作和生活体验,虽然是去教英文,结果却学了很多关于在这个相当年轻的国家,治理一所耶稣会学校的喜乐和挑战。
罗耀拉书院对于东帝汶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东帝汶是亚洲最新建立的国家,也是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它在2006年时,经历了军事危机,整个国家又倒退回动荡与杀戮的边缘。教会与耶稣会选择以教育对此状况做出回应。
耶稣会会士卡尔达斯神父(Fr Isaias Caldas, SJ)担任学校校长至今已迈入第三年。十年前罗耀拉书院刚成立之初,他尚是一位读书修士。他在试教培育期间 (Regency) 协助建校,他的任务有部分是开着车走遍邻近的村落,宣传数公里以外开了一所耶稣会学校。他回想起,学校连较像样的课室也没有时,是怎么开学的,当时大部分的基础设施仍在兴建中。“我们知道我们正承行着天主的旨意,却不知如何能筹措到资金,来兴建功能齐备的校舍。我们甚至不知道学生会打哪来!”他说。
早年的日子如今似乎已是陈年往事,从学校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还有教学素质来说,罗耀拉书院已发展为东帝汶首屈一指的学校。校园设施目前包括给七年级至十二年级学生使用的教室、实验室、宽敞的教职员宿舍、办公室、行政楼、餐厅、椭圆形跑道、可容纳一千人的有顶棚球场,而校园中央就是美丽的小教堂。学生人数则由第一年约三十人增加至今日约八百人。

卡尔达斯神父说:“回过头看,我很讶异罗耀拉书院的发展及蜕变的幅度。这的确是天主的杰作。祂派遣了朋友来帮助我们!”卡尔达斯神父感激众多恩人的支持,包括耶稣会亚太区联会,与耶稣会澳洲、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菲律宾等会省,以及澳洲耶稣会使命中心。
不过,学校纵使有进展,最大的挑战仍是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单靠学费收入,不足以维持学校目前的运作水平。罗耀拉书院仰赖东帝汶和澳洲的耶稣会,以及耶稣会亚太区联会的资助,以提高老师的薪资。但即使如此,依然有老师离职,转往政府机构工作,尤其是成为薪资更高的英文翻译员。
学校决定不涨学费是经过刻意的选择,为的是敞开学校大门,尽可能让更多东帝汶学生可以入学,不管他们的经济状况为何。
“我们如果增加学费,虽然可以付给老师较多的薪资,或许还能保证他们留在罗耀拉学院,不过我们担心这么一来,变成只有富裕的家庭才有能力送孩子来就读。这并非我们的本意,我们不希望罗耀拉书院被当成是一所付得起学费才能来的学校。”卡尔达斯神父解释。

目前,有高达30% 的学生受惠于全额奖学金及津贴。罗耀拉书院的行政主任与财务长浦善孝神父 (Fr. Yoshitaka Ura, SJ)说:“我们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罗耀拉书院是属于所有人的。不论贫富,都有机会入学。”
罗耀拉书院是东帝汶众多的新兴学校之一。浦神父说,很多从澳洲、葡萄牙、菲律宾移居帝利的教师,成立了他们的国际学校,提供优质的课程。然而,耶稣会学校所提供的,远多过好品质的教育。
“我们不仅是一所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普通学校,我们还希望教导学生成为更好的基督徒──怀着‘更’(magis)的精神,真正能服务他人的男女。”
任何熟悉耶稣会教育的人,都会明白浦神父这一席话在说什么。罗耀拉书院不是东帝汶这座小岛上一个孤立的教育企业;说得更准确一点,它是遍布更广的耶稣会全球学校网络当中的一员。罗耀拉书院符合耶稣会广被传颂、教育青少年的历史传统,它可追溯至五百年前,依纳爵•罗耀拉与其他创会的神父们,在罗马成立首间教育男孩的学校。
对卡尔达斯神父来说,重要的不是成为最好的学校,而是陶冶学生的性格。他说:“如果罗耀拉书院成为东帝汶的一所优秀学校,那我们要感谢天主。不过它必须是一所能培育这群年轻孩子情操与灵性的学校,他们过去曾受了许多磨难。我们的一些学生是他们整个家族中首位读到高中的成员!我们希望学校可给予他们才智和眼光,能看到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一份礼物,同时也是一份责任,要去帮助他人及协助国家的发展。我们希望孕育出我们国家所需要的希望,而我们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学生。”
校园热闹的走廊上,四处是奔跑的学生,而潮湿的教室里,充斥着学生的笑声,以及他们用德顿语和葡萄牙语交谈的声音,这一切确实为我画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美景。

有一次我与他们分享,我在马尼拉雅典耀大学(Ateneo de Manila)的老师教我如何成为黑暗中的光。很多时候,人们视光为一种强烈的存在、某种威望──众所瞩目的焦点。但雅典耀大学的校训“主内之光”(Lux in Domino),却与它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告诉他们,成为光,就是成为照亮别人道路且为别人生命带来光明的光,更重要的是,与他人分享这种光,让他们也能成为“主内之光”。
后来,一名十二年级的学生来见我,想弄清楚他如何能成为“主内之光”。我因他提问的深度和十足的坦率而吃了一惊。我没有想太多就告诉他,要用心学习,不论他将来选择从事任何事业或职业,都能利用他的技能和学识提升他的东帝汶同胞。见他微笑着离开,我感受到他的心满意足。
我在罗耀拉书院的两个星期很快便过了。在我离开前,卡尔达斯神父带我到一处监狱遗址(Ruins of Ai Pelo Prison),它落成于1889年,一直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监狱直到1935年。我们遇到管理员伯多禄•苏亚雷斯 (Pedro Suares)。他是一名前游击队员,曾为东帝汶的独立而战。他向我们展示他在对抗印尼的革命中,被子弹打中留下的伤疤,那时他遭到监禁且被虐待了两年半。有一次,在受毒打之际,他注视著施虐者说:‘你们可以摧残我的身体。你们可以让我流血。你们甚至能杀了我。但是我告诉你们:终有一天,东帝汶会得到自由。’”2002年,东帝汶正式宣布独立。
“苏亚雷斯先生,东帝汶现在自由了!你以前拚命争取的已经在眼前了。”我跟他说。
“是的,不过我们必须教育年轻人,我们才有真正的自由!”
我看着卡尔达斯神父,开玩笑地说:“这正是你现在的工作!”
“是的,这确实是个大工程!”他点头回答。
文/图:比安•克鲁兹 (Bien Emmanuel C Cruz SJ)菲律宾籍耶稣会士
克鲁兹修士目前在马尼拉罗耀拉神学院攻读神学。
文章来源:J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