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玛利亚诞辰庆日当天,辅仁大学医学系举行了一场包括耶稣会孔学仁修士在内,共五位大体老师的大体启用感恩礼仪。他们的生命走入即将上解剖课的学子生命中,以另一种全新的方式延续。
耶稣会的孔学仁修士,一生多数时光都在耶稣会会院里照顾弟兄、帮忙修理各种故障的门窗、椅子、电灯……他于2020年9月安息主怀,三年后的现在,他换了一个身分,开始教医学生,怎么照顾人、怎么剖析天主所造的奥秘人体。
普世教会庆祝圣母玛利亚诞辰当天(2023/09/08),辅仁大学医学系在国玺大楼五楼,举行了一场包括孔修士在内,共五位大体老师的大体启用感恩礼仪,让他们的生命以另一种全新的方式延续。出生于哥伦比亚的孔修士,是五位大体老师中,唯一的外籍人士。

每一个新的学年开始前,辅仁大学医学系三升四年级的学生会利用暑假期间走出教室、实验室,去拜访开学后即将被启用的大体老师的家人,了解大体老师生前捐大体的动机、生平、个性、为人处事等等,之后再回到课堂上分享。
这是辅仁大学医学系已进行超过20年的仪式,让大体解剖课,不仅是知识与技术的课程,更是一场生命教育。从大体迎接礼到启用礼,下学期还有入殓、火化、公祭、安奉礼,医学生全程皆要参与。
孔修士的家人远在哥伦比亚,就由和他熟稔的教友与他的耶稣会弟兄权充家属代表。医学生们共二十几人兵分两路,一组去耶稣会台北耕莘文教院访问、一组远赴台南访问王秉钧神父。

要“挖”出孔修士的故事不容易,他个性平淡、安静,出席活动也总是沉默待在某个角落,学生们总结他是“省话一哥”,说他“一切尽在不言中”。孔修士的生活严谨规律,几点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餐厅有客人来或者哪位弟兄迟来,用餐时间一到,他照样把饭菜统统收走,毫不迟疑。就连参加弥撒,几十年来都坐在圣堂里同样的位子上。
古亭耶稣圣心堂的本堂神父裴育圣,在孔修士的追思弥撒证道时曾说,终身修士在被培育的过程中,神长会常常提醒他们三件事:祈祷,谦卑和身体健康,这三件事,孔修士都一一做到了。他即使于日常散步和假日登山时,也边走边为他人祈祷,他感觉到每次走路,都是耶稣与他一起走走。裴神父认为那是祈祷的高峰、是行动中的默观。
多年来管理耕莘会院财务的黄意玲回忆,年轻时曾与孔修士一起登宜兰的圣母山庄,当时修士七十几岁仍健步如飞、一马当先,体力完全盖过年轻人。但他即使爬山,也只带如白煮蛋、香蕉,还有温开水这类简单的食物。孔修士永远只喝温开水,有时还配切碎的蒜头。

“修士是一位爱惜身体,努力维持身体健康的人,因为有强壮的身体,才能更好服务修会,以及他的弟兄们。”学生这么报告。
透过暑期访视,孔修士在医学系学生的心中活了过来,不再只是眼前冰冷的大体。他们知道木讷的孔修士踏遍阳明山每个角落、熟悉每个秘境,他们还知道他过去是修缮高手,只要一通电话打给他,他就会带着工具出现。
最重要的,他们虽然无法亲访孔修士本人,但已经深信他“作为一个充满爱的修士,肯定也是爱着学生们,希望我们将来同样可以帮助更多人,成为更好的医生。”

大体老师曾经是个生命,他们不是青蛙、不是实验动物,医学系副主任王嘉铨教授说,经由访视,可让医学生和大体老师的家人建立一种情感,与大体老师建立一种连结,让老师的生命进入他们的生命。
王嘉铨教授是将辅医大体解剖课结合生命教育、礼仪的推手之一。他说学生透过解剖的过程,看到大体老师被“千刀万剐”,方才知道那对大体老师和他们的家属有多么不容易,大体老师有多伟大。
整个早上从医学生访视分享报告开始,接着将大体老师从冰库推送到实验室、就定位、预演礼仪,到正式感恩礼,五个小时内,只见学生、教解剖的各个老师、大体防腐师、负责礼仪程序的宗辅老师忙来忙去,除了短暂的午餐时间,一刻不得闲。全体师生慎重以待的态度与孔学仁修士生前的一丝不苟,不谋而合。

大体启用感恩礼由曾担任辅仁大学副校长的耶稣会詹德隆神父主礼,他在证道时说,按照天主教的信仰,如果一个人那么慷慨,愿意把他的身体捐出来,我们相信那是很高的美德,应该是天主在祂的天国很欢迎的一个人。所以我们不要想他不见了,其实他在另一个境界里面。我们现在要怀着感恩的心情,完成他的一个渴望。
詹神父担任耶稣会中华省省会长期间,开始鼓励会士签署大体捐赠。王嘉铨教授表示,目前把大体捐给辅医的神父中,以耶稣会会士居多,很感谢耶稣会的帮忙。

负责这次感恩礼安排的辅大耶稣会使命室主任,也担任医学院宗辅的王文芳老师跟学生说,在孔修士的纪念影片中,常常只见他的背影,他从来都不是别人视线的中心,但修士自己的中心都是别人。许多大体老师也是,他们的一生“不是在彰显自己,而是在帮助别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体老师又被称为无语(无言)老师,孔学仁修士生前与身后都是一位无语的老师。什么都没说,却又说了一切。
文/图 耶稣会通讯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