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静,不一定在固定的空间里,也可以是在大自然中边骑车、边找天主。今年夏天,泰国北部就有一场另类避静,邀请不同宗教信仰的大学生“骑”聚一起,发动摩托车,展开避静的旅程。
泰国的耶稣会士近日推出一种全新的避静方式,结合了三种不同的活动或灵感来源:
(1)依纳爵的神操
(2)佛教的冥想
(3)摩托车背包旅行
他们称这种避静方式为「在路上的避静”(retreat on the way),因为独树一格,吸引不少从泰国北部前来,不分宗教背景的学生。
避静为时两天一夜。参加者骑着摩托车从清迈的耶稣会七泉灵修中心到沙迈县班登宏 (Ban Den Hom) 的圣若瑟教堂,全程约为85公里。
八月12、13日,约有20位泰北天主教学生网络 (Catholic Student Network in the North of Thailand)的学生,前来参加“在路上的避静”,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在清迈就读大学。旅途中,我们停下来三次,每一站都标示为祈祷地点,让学生在那里有30分钟的静默或冥想。
围坐分享
每次暂停后我们重新上路,继续摩托车之旅,并向临于大自然中的天主和身边的人,敞开我们自己。这三次的暂停主题分别是:
(1) 「放手”,清除我们心中的杂念和忧虑
(2) 在大自然与受造物中发现天主
(3) 作自省与感恩
在我们选定过夜的地点圣若瑟教堂,我们进行泰泽祈祷,还围着一团营火相聚,透过演戏、歌唱和跳舞等有创意的方式,分享我们的体验。我们和当地村民一起享用愉快的烤肉晚餐,让他们也能沾染我们的喜乐。隔天,我们与他们一起参加主日弥撒。

回程路上,我们停在某处进行分享。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从避静中获得的洞见,也分享他们想在灵修生活和学业上日渐增长的希望。
有个学生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避静。一开始我犹豫着要不要来,但现在,我发现来了真是值得。独处对我是个好机会,从那些让我忙碌的事情中抽身,缓下步调来。我也有机会交到新朋友。透过这次旅程,我意识到如果有时间停下来反省,我的生命将更有意义。”

在一个佛教国家和现代科技影响的大环境下,要让年轻人远离手机和迎合社会的需求并不容易,尤其是大学生,哪怕只是个能丰富他们灵修生活的短短避静。我们为此次旅行感谢天主。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与天主、自然和彼此建立关系。
虽然我们各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从基督宗教、佛教到泛灵论,但身为泰国北部天主教学生网络的成员,我们是一体的。
撰文:耶稣会神父 范吴黄勇 (Pham Ngo Hoang Dung SJ)
越南籍的范神父投入泰国服务,目前是泰北天主教学校网络的大学校牧,也是七泉学术基金会 (Seven Fountains Scholarship Fund)的负责人。
文章来源:耶稣会亚太区联合会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