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省察”提供基督徒一个途径,与耶稣建立愈加亲密的关系。但许多基督徒容易把它跟“良心省察”混为一谈, 当成每天检讨自己行为的道德功课。运用公仔作为辅助,可以帮助学习者避免掉进良心省察的氛围之中,意识耶稣会带着何种心情参与自己的生活,最后发现意识省察的力量。
“恩宠的本性,在于寻找未得救赎之处,并给它带来生命;爱的本性,在于把我们带到急待救赎之处,借此召唤我们进入日益深邃的亲密关系。”1
对依纳爵灵修有一些了解的朋友,一定听过“意识省察”这个祈祷。这种祈祷方式提供基督徒一个途径,可以透过每天和耶稣一起回顾生活,接受祂带来的转化之恩,进而和祂建立愈加亲密的关系。
依纳爵非常重视意识省察,他曾说:“假如一位耶稣会士生病了,我可能不再要求他做每天的默想祈祷,但我还是会鼓励他每天做个人的生活省察。”
但在灵修中心教授如何进行这样的祈祷时,我发现对多数的基督徒来说,意识省察非常容易跟“良心省察”混为一谈。可能在华人文化中长大的我们,很容易在谈到省察时想起,《论语》的〈学而篇〉中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将意识省察,当成每天检讨自己行为的道德功课。
但事实上,意识省察的目的不在于“纠正错误的行为”,而是在耶稣的陪伴下认识真正的自己,回应自己身而为人的需要,进而活出天父创造我们时的那份美好。
————————–
为了要帮助前来参加避静或灵修工作坊的朋友学习意识省察,我发现运用公仔作为辅助,可以帮助学习者避免掉进良心省察的氛围之中。
我首先会邀请学习者进行一次“与面包同眠”,这个由丹尼斯・林恩、莎依拉・法伯肯特・林恩,和玛窦・林恩,共同发展出来的入门版意识省察祈祷2。与面包同眠邀请祈祷者带着感恩的心,在圣神的光照下,回顾一天的生活,并在其中找到最感恩与很难感恩的两件事。
当学习者第一次参与这个祈祷时,大多很容易找到生活中感恩与很难感恩的事。但接下来,他们常常习惯性地进入自我检讨之中,开始质疑自己:“为什么不能对孩子多宽容一些?”
“我干嘛跟同事发那么大的脾气?”
“我怎么对天主这么没有信心?”
为了不让他们只停留在自我检讨之中,我会邀请他们选择适合的公仔,呈现出“感恩的自己”与“很难感恩的自己”,并留意自己处在当时情境中的感受。接下来,我会邀请他们选择最适合代表耶稣的公仔,走进这两个情境中,与自己互动。
透过公仔的辅助,意识耶稣会带着何种心情参与自己的生活时,学习者有了让自己惊奇的发现。
“不管感恩或不感恩,耶稣一直都在。”
“耶稣是生活的天主。”
“耶稣的爱,永不改变。”
这些都是最后回顾整个意识省察经验时,参与者最常有的回应。
这就是意识省察的力量!不是透过理智获得了什么知识,而是在情感上真真实实地经验到耶稣的怜悯,祂无条件的陪伴、支持与安慰。如同依纳爵在《神操》中提到的:“不是知道的多,而是深刻地了解真实和内在的玩味,更能使人满意。”(神操2号)正是这个真实地与耶稣相遇的体验,给了人渴望与动力,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
这样的意识省察,在非基督徒身上也能产生相似的效果。我曾在文藻外语大学的课堂上分享“与面包同眠”这个祈祷,只是在这些不全都认识耶稣的学生面前,用“爱”这个大家比较能想像的力量代替“耶稣”。
当学生在回顾了一个礼拜的生活经验,并找出感恩和很难感恩的经验之后,一样邀请他们用公仔来表达自己的两个经验,并让“爱”走进其中,与感恩的自己一同欢欣,也同理不感恩的自己,陪伴自己度过艰难的时刻。
几位同学在课堂上经验了这样的祈祷之后,留下了他们的感想:“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境,爱会在那里等我,伸出手来拥抱我。”
“在感恩与不感恩的经验中,都有爱的存在,支持自己、疼惜自己、疗愈自己。”
————————
透过意识省察,依纳爵邀请我们每天借着这十五分钟的祈祷,和耶稣一起回顾生活,让耶稣的欣喜与赞许肯定我们的努力与付出,也让祂的怜悯与爱医治我们受创的心。透过每天的操练,让祂看待我们与世事的眼光,慢慢地也成为我们看待自己与世事的眼光。
借着这逐渐发展、累积的亲密关系,我们终能慢慢地活出保禄所说的那种美好生命:“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二20)
文/图:曹志诚 耶稣会彰化静山灵修中心 专职灵修辅导
1参阅《恐惧离开,爱就进来了》,光启文化出版
2参阅《与面包同眠》,光启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