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无声的艺术家”的阮保利执事来自越南,在耶稣会接受了15年的培育,将于2023年6月24日在台北圣家堂领受司铎职。在迎接祝圣典礼的同时,我们借由以下的7大提问,邀请阮执事跟我们分享他在圣召路上的心路历程,以及此刻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许。
提问1:期许自己成为怎么样的耶稣会士?
耶稣会士是个罪人,但被慈爱的天主召叫而成为耶稣的同伴(参阅:〈耶稣会第32届大会〉,法令2,1号)。为回应耶稣会的圣召,我期许自己经常回到神操的经验中,在天主面前认出自己的极限,软弱和贫穷的身份,为的是更多了解和信赖天主。如同手机一样,不管我如何厉害,如果没有电源,也无法使用,因为耶稣曾说过:“离了我你们什么也不能作”(若15:5)。耶稣会的圣召就是邀请我成为耶稣的同伴,在个人和团体生活中更了解和爱慕祂。所以,我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天主的梦想中,继承和完成耶稣在人间的使命,并透过自己的极限让天主受到光荣。
提问2:“贫穷、服从、贞洁”三愿当中哪个最困难?如何克服?
三愿是主耶稣的一份邀请,为的是我们能更自由的活出使命。按照我在修会不同阶段的经验和背景,每一个圣愿都有它的挑战。特别是在当今时代,许多需求影响着我的需要、个人的满足和自己的想法。我也意识到,能够忠于三愿是来自天主的恩赐,而不是单凭我的能力或自己的力量就能做得到。因此,问题不在于哪个圣愿最困难,而在于我是依靠主的力量或是自己的力量?我的克服办法总是回到自己软弱的地方,正视它并留在天主那里,重新刷新我与主的关系,以天主的力量和感恩的动力来活出我的圣召。
提问3:在修会的培育当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为何?如何克服?
记得在初学院时,我从最后一次的考验回来,跟当时的省会长分享了自己神枯的经验。我仍然记得省会长后来劝勉我的话:“我看你只是在自己的身上徘徊,而不肯仰望天主”。这句话唤醒了我,帮助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意识到在培育过程中总会有顺利和面对挑战的时候。因此,这让我在信德中学习到天主借由这一切让我有不一样的体验,我为此而感到高兴。
此外,培育的过程也让我意识到:培育是一辈子的事,真正的培育专家是天主。因此,我可以把自己的计划放在天主的手中,不强迫祂按照我现有的计划来进行,因为“人算不如天算”。天主在高处比我更加客观,祂会指引我和为我安排最好的一切,我真正要期待和努力寻求的,是在一切事上跟随天主的旨意。
提问4:修道生活当中一到两位影响你的人?或是从哪位会士弟兄身上学到什么?
无论在耶稣会内或耶稣会外,都有一些影响我的人,我不敢理想化任何人,只想感谢天主。天主借着一些人的言行,给了我效法的榜样,也透过一些不太正面的经验,帮助我去反省。从信德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天主送给我的礼物,让我学会尊重每个人的特色、能力和极限。他们就像许多“手指”,指向“太阳之光”(天主)的方向;所以,我感激他们引导我仰望“太阳之光”,也为他们祈祷,同时提醒自己不要只是关注这些“手指”。
提问5:给想加入耶稣会的青年什么建议?建议带什么?不要带什么?
加入耶稣会的人需要对耶稣会的使命有所分辨和了解,他们不必带着焦虑、烦恼和对遥远未来的恐惧,然而,最重要且必带的是:“对天主完全的信任”,将梦想寄托在天主的梦想中!抛开“我会得到什么,或者我入会后能做什么”的想法,带上“我会愿意把天主赐给我的礼物,发挥在为天主和教会服务的使命中,成为天主有效的工具。”

提问6:此时此刻想对家人说的话?
我一直默默地感谢天主,感谢我的父母,辛勤地教养我,慷慨地奉献我给天主,并在我的耶稣会圣召和使命中一直鼓励我、为我祈祷。我也要感谢我的兄弟姐妹们替我照顾好父母,感谢我家族的亲戚,好友和恩人一直在多方面陪伴和协助我。我也感觉到,自从我入会后,天主在不同地方,一直给我加倍于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朋友的恩宠(参阅路18:28-31)。
提问7:个人的特质和专长(塔冷通)对于日后的牧职生活有哪些更大的帮助?
别人称我为“无声的艺术家”,我为此感谢天主。在沉默中,我很容易敞开和创造具有天主特征的空间,在那里可以倾听和理解人灵的不同层次。
阮保利,越南籍耶稣会士,2008年入初学院。在越南神学院完成哲学培育,随后在台北学习中文,曾在竹东天主堂实习与服务。2017年在辅仁圣博敏神学院读神学,目前在加州伯克莱耶稣会神学院读灵修学。喜欢设计艺术品,布置空间,弹吉他,在大自然里散步等。渴望用不同方式来帮人接近和光荣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