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的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是双向进行的。我教移工们华语,他们带我见识了人生百态,教会了我将心比心…

感谢天主,使我有机会成为教移工华语的义工,体验了与在学校教书完全不同的感受。在学校教书,时而喜悦、时而难过,有时倦怠,常需自我打气。但在教移工华语时,则只会觉得平安喜乐,纵然备课时会因灵感不继而焦虑,但总能在上课前迎刃而解。纵然下课后会觉得疲累,但心灵却是喜悦的──为了我能善用天主给我的神恩而喜悦。

教移工华语,使我得到许多回馈,有移工在学业告一段落时写卡片给我,告诉我她很喜欢上我的课,不仅使她的华语进步很多,上课的气氛也使她觉得安心。有移工在回国之后依然保持联络,持续师生关系,不时为她解决华语的问题。更有不只一次,在路上或在捷运站里,有人跟我打招呼,即便戴着口罩,还是认得出我是他们的华语老师。

虽然我退休前是大学中文系的讲师,不过教移工华语也绝不是想当然耳地轻而易举。首先是发音,因为移工来自不同的母国,受到各自母语发音系统的影响,所以可能发不好卷舌音,可能无法分辨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如ㄅ是不送气音、ㄆ是送气音)的不同,更不用说华语的声调,对移工来说简直是难如登天的挑战。然而,为了让移工们能尽快熟悉华语发音,除了每次上课时一定会先复习华语的声韵调之外,也设计了一些课室活动,使移工们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下反复练习,而渐渐习惯说华语。

rerumchinesegroup

其次,就一个班级而言,可能华语程度不一,还可能有人不懂华语也不懂英文,而我也不懂对方的母语,因此常无法沟通,只能比手画脚。还有同一个班级中,可能已经开班一段时间后,仍不时会有新同学加入,于是如何兼顾原班级的进度,并尽快让新同学跟上进度,也得煞费苦心去解决。这些都是在一般学校中不常碰到的问题,而我却常常遇到,不过,感谢圣神带领,我总能找到方法使每一位移工都有收获,也使我的教学技巧得以不断精进。

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是双向进行的。我教移工们华语,他们带我见识了人生百态,教会了我将心比心。曾有移工告诉我,她的雇主会因为她喝咖啡加的牛奶而收费,我也看过移工眼睛乌青、手指骨折,有时还必须解释移工被雇主责骂的言词是什么意思,这都让我震撼不已,是一生顺遂的我从来无法想像的。也因此使我在准备教材、设计活动时,特别注意生动活泼,希望移工们至少能在我上课时,可以暂时转换心情,安心学习。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件事让我难以忘怀,曾经有一次上课时,一位移工练习发音之后我称赞她念得非常好,她却完全没有高兴的样子,我不免好奇,就多问了一句,她说不觉得有什么好高兴,因为还在等待新工作,早点找到工作早点寄钱回家才是最重要的。我当下恍然大悟,为自己不能将心比心而愧疚,此后便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忘了移工们来此的初衷,而尽快让他们多学一些华语,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就是我的使命。

感谢天主的安排,使我的义工生涯充满喜乐与平安;因为移工们旺盛的求知欲,我愿更努力编写讲义教导他们;因为移工们乐观敬业的精神,使我不觉忘记了疲累反而乐在其中!

 

撰文:卢心懋,铭传大学应用中文系退休讲师,天主教新事社会服务中心“移工华语班”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