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所提到的两大重点–“爱天主和爱人如己”–可说是赖神父一生的写照。无论在生活中、在使命里、在天人的关系上,赖神父就是这么一位活出爱天主、爱人如己的爱者;一位真情流露、以爱还爱的耶稣会传教士…

按照圣经和史料的记载,耶稣在30岁左右开始传教,在祂三年的传教生涯里给门徒们留下了天主的启示和许多宝贵的教导。虽然耶稣只活了33年,但是祂留下的精神遗产却给教会,甚至是整个人类,带来了震撼人心、跨越时空的影响。

我们今天选读的福音章节(谷十二28-34),可以说是祂教导当中的精华;祂在面对经师的询问时,对于诫命中那一条最大,作出了完美的回答。祂从旧约时代的613条诫命中综合出一个核心要素来回答,也就是“爱”。祂提醒我们要以“爱”来活出诫命,而这个爱包含了两个层面: 你应当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

这就是耶稣给我们留下的“爱的诫律”,是我们活出基督徒身份的指标和基石。

我们今天聚在这里,特别纪念逝世一周年,让人永远怀念的赖甘霖神父(P. Andrés Díaz de Rábago, SJ)。赖甘霖神父活到105岁,比他一辈子跟随的耶稣在人世的日子多活了3倍多的时间。他的岁数不但比耶稣在人世的生命来得长,从事的牧灵工作和服务的对象看起来也比耶稣来得多、来得广。举例来说,他学了中文,也在很多耶稣没去过的地方服务(中国大陆、东帝汶、台湾等)。耶稣当年跟门徒们说过:“凡信我的,我所做的事业,他也要做,并且还要作比这些更大的事业”(若十四12),耶稣的这番话果然在赖神父身上应验,他不但做得比耶稣更多、更大,而且也做得更久、更长(真不简单)。

坦白说,要对赖神父100多年的生命和服务做个概要性的回顾真的不容易,因为他的生命经验太丰富了,太多值得我们传述。不过,我们在刚刚聆听的福音里,耶稣所提到的两大重点–“爱天主和爱人如己”–可以说是赖神父一生的写照。无论在生活中、在使命里、在天人的关系上,我们都能看到他爱天主、爱人如己的面貌。所以,如果我说他是一位遵循耶稣的教导,在生命中努力活出爱天主、爱人如己的“爱者”,我相信大家应该都会同意;他真的是直到生命的末刻都在“活出爱”的一位耶稣会传教士。 所以,我愿意从赖神父“爱天主和爱人如己”这两点做一点分享。

两年前,我从南美洲玻利维亚做完第三年培育后回到台湾。在隔离期间,赖神父透过 messenger 主动给我发了一个语音讯息,问我何时回来耕莘,他说他很想见我,知道我在隔离期间很无聊,还为我鼓励、加油和祈祷。没想到我隔离出来后的两天,赖神父就住院了,于是我在他住院期间当起他的陪病家属,一陪就陪了6个多礼拜。

为我来说,那是一个很特殊的经验,是疫情期间天主给我的一个恩宠。与其说是我陪伴赖神父,更好说是我们在耶稣基督内彼此陪伴,彼此的给与。天主让我在做完第三年培育后,透过赖神父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给我多补了一堂课,让我看到一位年迈的耶稣会士如何地爱天主、爱人,看到他人性上的脆弱、无奈和挣扎,同时也见证了他在信仰上的坚韧和毅力。这些都帮助我进一步地去体会和反思耶稣会士该有的态度和情怀。

 (一)爱天主

我在医院的主要任务是用西班牙语给赖神父做弥撒,同时也代表修会团体跟医院以及他在西班牙的家人沟通和联系。当时赖神父真的非常虚弱,有的时候意识也不太清楚,我尽量选择在他意识比较清楚的时候给他主礼弥撒,给他戴上领带,让他躺在床上共祭。他告诉我,如果他在弥撒中睡着的话,一定要把他摇醒或叫醒,他希望自己能全神贯注的参与弥撒圣祭,为他而言,那是敬爱天主的态度。

但是,很多时候他在圣道礼仪时就已经进入睡眠的状态。每次看到他闭上眼睛,带着氧气罩有气无力的参与弥撒时,我仿佛看到了受苦的仆人,心里难免有点心酸和心疼。我只想让他继续睡下去,直到成圣体圣血的时候才把他摇醒,让他能清醒地恭领圣体。当他再度醒过来时,他总会跟我确认:“Pedro, 我参加了弥撒没有?我领了耶稣圣体没有?”为他来说,弥撒圣祭是他修道生活中最看重的一个部份,那是他跟爱他的耶稣,以及他所爱的耶稣“相遇”的高峰时刻。有一次,两位年轻的修士来看他,他告诉他们他在耶稣会80多年,从来没有一次后悔加入耶稣会,因为 “Jesús es mi todo!”(耶稣是我的一切)。

另外,无论是躺在病床上,或是推他到医院的小圣堂祈祷时,赖神父总会问我们:“我的念珠、我的十字架在哪里?”。他会要求我们把玫瑰念珠放在他手上,把他发初愿的十字架放在他胸前或枕头下,这些陪伴他多年的圣物,都是他爱天主的外在记号,也是他跟天主和圣母有更深连结的媒介。

在医院陪赖神父的几位看护也告诉我,赖神父跟他们陪伴过的其他神父“不一样”。看护们经常看到赖神父在睡梦中“亲吻十字架”,举起手做“降福”的动作。在睡梦中,他口里也会诵念经文,有时也会大喊:“阿们!”。其中一位外教的看护还告诉我,赖神父的信仰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骨髓里,渗透在他的血液里,他的生活和信仰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这除了让人感动,也让我们看到,赖神父就算在生病的时候,也能自然地为他的信仰做见证。除了看护以外,医院的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都被他感动和吸引,在他身上总是能感受到来自天主的温暖和爱,以及让人安定的力量。

当然,赖神父也有状态不是很好的时候,也有他人性上的挣扎。有几次他无奈的跟我抱怨天主,用他独特的“赖式幽默”说:“我早已经准备好了,可是,祂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在医院替他过105岁生日的时候,他也半开玩笑地说:“活着不容易,但是要死也很难!”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好笑、有点情绪化,不过我认为,他想要表达的是,能活到100多岁已经很满足了,他更渴望的是能早日见到天主,享受永远的福乐。

住院期间,赖神父不止一次地跟我分享一句很有意思的话:“I am going towards the One who is coming!”(我朝着向我走来的“那一位”走去)。据说,这是著名的地质学家、耶稣会士德日进神父临终前所说的一句话。赖神父很喜欢这句话,因为那也是他渴望回归天家的心情写照。赖神父对于死亡一点都不害怕,他知道这是一条回归父家的旅程。他向天主走去,耶稣向他走来,这不是一条孤单的道路,是一个有方向、祢来我往的双向之旅。赖神父在生命末刻能如此豁达的面对死亡,让我们看到他对天主的信任,对耶稣的爱,还有对自己有限生命的接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信仰态度。

 (二)爱人如己

我们都知道,在爱别人以前,也要懂得爱自己。赖神父是个懂得爱自己的人,这一点可以从他生活中的几个小细节看出来。他尽量保持快乐的心情(从他的笑容可以看得出来),他没有吃得很多(早餐只吃一片面包、一杯咖啡和半个柳丁,懂得节制),还有就是让自己睡得饱 (一定要睡午觉 siesta)。我想,这些都是他能活到105岁的秘诀,因为他懂得照顾自己,懂得珍惜天主给他的生命。

至于他爱别人的部份,这一点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切身的经验。在这里,我想分享赖神父在住院期间对他家人所表达的关爱。住院期间,他家族里的晚辈经常都会透过视讯和 email 跟他保持联系。在他跟家人视讯的时候,赖神父总会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信仰状况,总会隔空给他们降福,把来自天主的爱分享给他们。有一次他跟两位姪女唱西语版的“渔人的渔夫”(Pescador de hombres),唱到后来大家都泪流满面,那是飘洋过海传教的牧者与远方家人之间的一种真情表达!

我们也可以透过赖神父的家人在他离开人世后,写给我们的那一封《家书》,看到赖神父对他家人的爱和影响。在医院陪病的时候,我会问他想要跟哪一位家人联系,然后就试着帮他联络。当时,他一直心心念念一位后来不进堂的医生姪儿。经过多方的探询,他们终于联络上,并真诚地表达了对彼此的关心和爱。赖神父关注的眼神,以及让人感到舒服的对话,真的让我看到长者对晚辈的包容和爱。

大家应该记得,赖神父在住院的时候刚好遇到他快过105岁的生日,当时许多关心他的人都很想知道他的病况,也想要给他庆生,但是因为疫情的缘故只好作罢。考虑了几天,我主动问赖神父愿不愿意录制影片给关心他的教友和家人。虽然他当时的状况很虚弱,也很不容易集中精神,但是他还是慷慨地答应了,虽然 NG了好几次,他还是很有耐心地把它录完。他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想对关心他的教友和家人表达感谢和爱,希望大家不要为他担心。我想大家在影片中一定也能感受到他那牧者的爱。

当然,他也很爱耶稣会的弟兄们。在他生病以前,他都会亲自陪伴自己的弟兄到医院看病,也经常去颐福园探望年迈的弟弟们。住院期间,他告诉年轻的修士们要好好合作,彼此相爱,不分彼此。他也很爱长上,愿意把自己全然地托付在长上的手中,相信长上为了耶稣会的益处,一定会为他作出最好的决定和安排。

赖神父也爱北商光启社的学生、古亭圣心堂的教友,以及耕莘医院的医生、修女、护士、牧灵人员、以及病人…他那源源不绝的爱,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赖神父不但喜欢唱“给、都给、全部都给!”,在与人相处和服务他人的时候更是活出了这个“全然给与”的精神。他知道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天主那里白白得来的,也当白白地还给天主,与他人分享。他最后甚至还把自己的遗体,毫无保留地送给了他的挚爱台湾,当起了大体老师,继续为医学界效劳。

(三)感谢和期待

弟兄姊妹们,赖神父就是这么一位爱天主、爱人如己的爱者;一位真情流露、以爱还爱的耶稣会传教士。

我们可以静下来,回想一下赖神父曾经对我们说过的话,给过我们的鼓励和拥抱,或是从他身上体会到来自天主的爱。让我们在心里感谢他,也感谢天主把他带到了我们的生命里。

愿我们也能够像他那样,努力地爱天主,爱人如己,并彼此相爱。如果我们这么做,他一定会非常地开心,在天上与他重逢的时候,他一定会在我们的额头上画一个十字圣号,轻吻我们的面颊,然后张开他的双手,面带笑容地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亲爱的赖神父,我们感谢你曾经来到我们的生命里,请你为我们这些还在旅途中的弟兄姊妹们祈祷,期待与你在永恒的天家再次的相聚!

撰文:谢诗祥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