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07年发出一封《致中国教会信函》。信函提出普世教会要在每年的五月二十四日,即“圣母进教之佑”瞻礼日特别为在中国的教会祈祷,而圣母进教之佑在上海佘山是备受尊崇的。每年在这瞻礼日为在中国的教会祈祷也代表着圣父教宗心系这个教会,而普世教会也透过教宗和他们的祈祷与在中国的教会紧密在一起。

在中国的教会和国家的命运是不可分割的,正因为这个教会的子民也是中国人。教会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风雨飘摇,面对过不同形式的苦难。而中国的近代历史也面对了不同的国内及国外的折驣和压廹。可是,尽管是困难重重,教会仍能够在某些方面成长和发展。近代的中国也在灭贫及经济发展中取得亮丽的成绩。

苦难为基督徒来说是参与基督的苦难,在十字架上的奉献。所以基督徒要不怕苦,为更多的人得到救赎作为参与苦难的价值。我们会效法主耶稣在苦难面前坚强,对天父的承诺永远抱有希望。

教会在当今的中国是不会以殖民的心态自居,虽然在世界历史中,教会的确有犯过一些类似的错误。正如利玛窦神父为了信仰本地化的努力,以及当今教宗方济各致力推动与中国政府的对话沟通,我们的祈祷是双方都懂得放下给对方立下的前设、假设和成见。再以同理心进一步互相了解,建立互信。以上的方法虽然不乏挑战性,但实在是十分重要,也很管用的。

玛利亚在面对自己心爱的儿子被钉在十字架上,她肯定是心力交瘁,悲痛万分的了。可是她没有让自己沦陷于绝望中,放弃对上主的信任,自把自为或自立门户。无论有多痛苦,她对忠诚的上主抱有深深的期望。所以她愿意以她在世的余生陪伴这个初生的信仰团体 — 教会,一起等待圣神降临,一个只有天主才能开启的新时代。

因为天主才是真正历史的主宰,不是我们任何一个有限生命的人。所以我们可以有信心地期待着历史的主宰的介入,同样为中国和教会展开新的篇章而祝祷。只要我们们大家都乐见和努力配合便可以了。

夏主教和我分享了一个有关佘山圣母的真实事件。19世纪中叶,华东地区发生教难,当时的耶稣会会长在佘山圣母像前许诺,教难平息之后,必会在那里兴建一座大殿。如今大殿建成已经一百多年,大殿虽然经历不少风雨,但依然屹立。可见天主是借着圣母的代祷而给我们护守,祂总不会离开我们的。

+ Stephen Chow, S.J. + 周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