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9日至26日,耶稣会亚太区一班尚在接受陶成的会士相聚一堂,学习及分享如何在泰国──一个以佛教徒为主的国家──推行青年使徒工作及推广圣召。在这几天的工作坊中,他们聆听和探讨青年诸多的议题,也对耶稣会的圣召做出反思。

这些来自亚太区的耶稣会会士齐集清莱(Chiang Rai),参与一年一度的读书修士与终身修士圈工作坊(Scholastics and Brothers Circle Workshop)。尖竹汶教区(Diocese of Chanthaburi)察拉斯里主教(Most Rev Siripong Charatsri)主持开幕弥撒,及后以泰国天主教会与年轻人的联系为题演说。

主教强调聆听及教导青年分辨的重要性,这有助于他们做人生的抉择。他表示,虽然教会过往受政治事件困扰,年轻人仍为教会生活和使命所吸引。这凸显了教会要成为家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年轻人赖以巩固根基及分享人生目标的地方。主教补充道,如同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通谕所呼吁的,爱惜我们共同的家园可以是一个好的起点,让年轻人为了大众的福祉参与共同的行动,这对今日极为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的社会尤其重要。

此外,泰国的耶稣会省会长加勒沙布神父(Fr Miguel Garaizabal SJ)也介绍了耶稣会自十七世纪以来在泰国的传教使命之发展。耶稣会首先是在大城(Ayunthaya)建立了会院(1626-1632年);1671年成立学院;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抵达暹罗(Siam);后来有其他传教士参与各种工作。目前,耶稣会会士服务的范畴包括青年工作、世界之光大修院(Lux Mundi Major Seminary)、监狱牧灵及教育。被问到会士可如何更好地陪伴现今的年青一代,省会长神父答说:“我们只是陪伴他们做决定,不会告诉他们该做些什么。”

2023.01.SBC-day-2工作坊的第三天,来自苏叻他尼教区(Diocese of Surathani)的多尔撒神父(Fr Dolthisak)及苏克神父(Fr Sitti Shok)介绍泰国的天主教徒及天主教会的现况,其中包括推广司铎和献身生活圣召的挑战。他们察觉到很多入修院的人会中途离开,于是修订培育计划,加入提升技能的部分,加强修生在修院以外生存的装备。这是效法慈幼会传教士──教区修院的中流砥柱──的做法。

沙勿略学习团体(Xavier Learning Community)的两位学生莫波(Meechair Mopo)和桑蒂马诺库尔(Puritchaya Santimanokul)谈到他们获耶稣会会士陪伴的经验。会士鼓励他们要有更敏锐的视角,特别是要懂得以青年──数码原住民──的目光看事物。他们呼吁会士与年轻人合作,好能促进大众更深入了解年轻人的生活境况。

另一方面,丹荣古萨西神父(Fr Thinakorn Damrongusasil)和希拉雅维奇(Apinya Hiranyawech)谈到与青年议题有关的代沟问题。在城市地区,这个议题可以从年轻人广泛使用科技及轻易获取资讯察觉到;在乡郊地区,代沟源于种族差异,令年轻人与他人保持距离,将自己局限于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内。希拉雅维奇认为应由较年长的一代采取主动,消除代沟。丹荣古萨西神父则强调要按年轻人的背景和处境去接触他们,所以方法是因人而异的。

2023.01.SBC-Mass在此脉络之下,耶稣会会士维博沃神父(Fr Yohanes Wibowo SJ)与贺嘉宁(Montira Hokjarean)主持了一个环节──以依纳爵灵修方式回应现代年轻人的需要。贺嘉宁列举年轻人对教会的一些批评,例如:沉闷、不够吸引、太严格、父母对信仰欠缺信德和热诚、感到教会不会聆听他们。除此之外,年轻人亦需要面对来自同侪的压力、霸凌、政治焦虑、滥药酗酒及LGBTQ+(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非异性恋或对性别疑惑者及其他)等问题。维博沃神父就这些问题反思,强调与年轻人同行即协助他们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指导他们分辨自己的圣召。

另外,身兼雅鲁培国际团体(Arrupe International Residence)人类发展小组组长及雅典耀大学马尼拉分校(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家庭服务中心辅导员的耶稣会会士冈萨雷神父(Fr Teodulo Gonzales SJ)谈到,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藉改变外表(例如:染发、穿耳、纹身)、对年轻人常见的期望做出挑战、追求成人推崇的成就(学术、宗教、法律)来学习建立自己的身份。虽然他们精于科技,却不善于与人沟通、苦于自尊心丧失、焦虑、抑郁,有时会导致自杀、感到孤单、挣扎于滥用和成瘾的行为。

冈萨雷神父也介绍了两个协助年轻人应付自身问题的项目:“服务”(Servire)是一个积极正向、以个人长处作基础的退省,它借由一些具启发性的故事,凸显人们以持续及有意义的习惯,帮助自己面对困境和考验;“人生方向”(Life’s Directions)则是一个心理灵修退省,建基于人文科学及依纳爵灵修,让年轻人在重大的抉择关头找到自我。

2023.01.SBC-small-group在工作坊中,依纳爵灵修与圣召推广是大家深入讨论的另一议题。耶稣会亚太区圣召推广协调人(Jesuit Conference Coordinator for Vocation Promotions)艾斯坎达神父(Fr Eric Escandor SJ)忆述总会长苏萨神父(Fr General Arturo Sosa)曾说过的:圣召推广是“与天主的密切关系为人生首要依归的个人邀请,而天主召唤我们去服务”。推广圣召必然包括每日祈祷,为男性渴望者创造空间和机会去想像和体会耶稣会会士的生活。会士经常获邀在其团体及行事方式上,向年轻人展示选择修会生活所带来的喜乐。

耶稣会的圣召包括终身修士圣召。两位耶稣会终身修士,比奥昆托修士(Br Jeff Pioquinto SJ)与索托修士(Br Wenceslao Sotto SJ)重点介绍耶稣会终身修士的历史和身份。他们一再面临“解释其圣召性质”的挑战。很多时候,人们以为他们等同献身修女,而非从耶稣会所描述的角度去认识他们。对此,一份以耶稣会终身修士的陶成及关怀为题的文件正草拟中。

2023.01.SBC-Christmas-with-community圣诞前夕,与会者暂停学习环节,利用该日探访灵医会社会服务中心(Camillian Social Center)、会莱天主教会(Huay Rai Catholic Church)及清孔天主教中心(Chiang Khong Catholic Center)。实地考察令他们有机会从不同种族的音乐、舞蹈、食物、艺术及手工艺体会文化之美与多元。在圣诞节当日,小组到市内观光,也为翌日的文化报告作准备。

清莱教区(Diocese of Chiang Rai)谦伦主教(Most Reverend Joseph Vuthilert Haelom)主持闭幕弥撒。他在讲道中敦促年轻的耶稣会会士要怀着谦卑之心前行,特别是要与有需要者同行,并以身作则,示范何谓在日常生活中追随基督及真诚地为信仰作见证。

工作坊以耶稣会亚太区主席莫雷诺神父(Fr Tony Moreno SJ)的训勉作结,他提醒会士的圣召是普世性的。他表示,培育过程应兼备耶稣会的本地及普世特色,不过“我们是向普世的耶稣会宣发圣愿”。他鼓励年轻会士“应乐意被派遣到任何能结出更丰盛果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