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在罗马寻找基督,1539年

任教宗差遣

诽谤的浪潮完全退去之后,同伴们很快便正式把自己交在教宗手里,任凭差遣。现在教宗了解他们,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一步使他们的视野阔得如教会本身一样辽阔无边,而同样辽阔的是他们的慷慨意向。与此同时,这限制了他们的个人主动权,他们要让教宗的意愿成为自己的意愿。

法伯尔代表同伴们,给葡萄牙国王的大臣回了一封信,因为葡萄牙国王建议他们去葡属东印度群岛传福音。他们谢绝的理由,让我们可以好好地去认识他们的团体精神:“团体各成员,紧密相连,一致将自己奉献给至高宗座,因为他是主基督整个庄稼的主人。当我们把自己奉献给教宗时,我们告诉他,我们准备好去实行他在基督内决定让我们做的任何事。

所以,若他派遣我们去你提议的地方,我们会喜乐地去。我们以这种方式把自己交在教宗的意愿和判断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知道,教宗更了解为整个教会什么是最好的”。很明显,教会意识愈来愈成为依纳爵的中心思想。

一位西班牙主教像葡萄牙国王一样,也向他们提出类似的请求。主教想他们去美洲,但他们看到,教宗愿意他们留在罗马,“因为罗马的庄稼很多”。法伯尔在信中续说,

“遥远的地方不会吓倒我们,
我们也不怕为了履行任务而要学习新语言,
只要是在取悦基督”。

信的结尾说:“就算在罗马,仍有许多人憎恨教会的光和真理:对教义的错误理解,来自司铎们的错误行为,除非司铎们纠正他们的生活,否则人们对信仰的错误理解不会消失”。

准备迎向一切

耶稣会的教会意识,不是细心策划的蓝图结果,而是愿意服务;
不是与教会权力结盟,而是接受教会元首的指示。

教宗保禄三世定期邀请法伯尔和雷奈士同他一起进餐,有一次教宗问他们:“为什么你们那么渴望去耶路撒冷呢?”然后接着说:“如果你们愿意在天主的教会收割庄稼,意大利就是一个真正的、极好的耶路撒冷”。

的确,整个世界都是耶稣的国土;世界每一个角落都需要耶稣的话语和救恩。现在,天主在依纳爵拟定的路线图,显示出决定性的转捩点。依纳爵已将他的朝圣者团体培育成为“准备好迎向一切”;不怕遥远的地方或陌生的语言,特别是他已给了他们一种热情,去把他们宣讲的讯息和他们的生活结合。

他们渴望投身服务,是由心推动,
而不是为了回应当时欧洲发生的宗教大灾难。

有建设性的工作

有人喜欢把依纳爵的事工看作防御路德教义冲击的屏障,或把耶稣会的项目视作反改革的典范。奇怪的是,路德的名字在依纳爵所有作品中只出现过一次。在依纳爵的时代,欧洲出现的恐怖宗教分裂,似乎没有影响依纳爵所作的决定;我们也没有找到,他的团体的决定曾受到宗教危机的任何影响。

在《神操》里,“反对”和“对立”这两个词汇屡见不鲜,但背景总是发生在人心灵深处的斗争,在人回应基督召叫的三心两意,在缺乏自由和慷慨的精神。

依纳爵不反对任何人,但是他反对人内心的恶魔。歌德的话在此背景下显得特别中肯:“如果我们依人们的实际情况来对待他们,那么我们会使他们变得更坏,但是,如果我们以他们应有的样子来对待他们,那么我们可以领他们到达他们应到的境界”。依纳爵本身的经验,及他接触不同性格与人品所得的经验,突显出这个原则包含的真理。他是个优秀的、令人信服的辅导,因为在带领别人前,他先让自己完全被天主带领。

依纳爵和同伴们“准备好迎向一切”,随时候命。其中两人在罗马大学教书,其他人则在城内不同地区给儿童教授基本要理。现在他们大家住在同一座新房子里,此房子的捐赠人是罗马历史最悠久最有名气的家族之一。同伴们各自专注于自己的服务,精神上却合而为一,团结一致面对未来。

 

反省:
你的视野如何随着岁月扩阔?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