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耶稣会列品案总负责人 (Postulator General) 巴斯卦.瑟博雅达神父 (Pascual Cebollada, SJ) 以及列品见证文件的编辑 (editor of the Positio) 隆巴迪尔神父 (Federico Lombardi, SJ) 联合执笔。文中回顾了可敬者利玛窦的生平事蹟及其独特的传教模式,更提出了三大点说明他对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等待多时的好消息终于在2022年12月17日到来:教宗方济各授权圣座封圣部颁布法令,承认耶稣会会士利玛窦 (Matteo Ricci, SJ) 的“英勇圣德”。利玛窦神父自此荣列教会承认的“可敬者”行列;他在信仰上的见证获得了认可。
利玛窦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是跨文化相遇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中国重大历史事纪里,他和马可波罗是唯一榜上有名的非华籍代表。他也是首位荣获圣旨,赐地安葬于京城的非华籍人士。
利玛窦在跨文化相遇的功绩几乎获得当今世人的普遍承认,然而,直到如今,他在神修和圣德方面的非凡成就尚未得到如此大的关注和赞赏。因此,教宗方济各在最近颁布的法令强调了这位知识分子的神修质素,基本上他是一位传教士。
让我们一同回顾利玛窦的一些生平事蹟:
• 1552年10月6日:出生在意大利马凯大区的马切拉塔
• 1571年8月15日:入耶稣会初学院
• 1577年5月18日:离开罗马,派往东方传教
• 1578年9月13日:抵达印度果亚,逗留至1582年
• 1582年8月7日: 抵达澳门,学习中文
• 1595年8月28日:抵达南昌, 以文人学士的身份以文会友;出版《交友论》
• 1597年8月4日:受派遣担任中国使命的长上
• 1598年9月7日:初抵北京,无法觐见皇帝
• 1601年1月24日:再次入京,觐见皇帝,获准常驻京城
• 1610年5月11日:安逝于北京
• 1611年11月1日:获准厚葬于栅栏墓园
与今日紧密相关的一位传教士
利玛窦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以及举荐他为基督徒生活的楷模,从几个方面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此特别提出三点:
-
中国、中华民族,以及人类、对话与和平的重要性。利玛窦的重要性在于他是人与人之间友谊和对话的模范,有能力在文化间搭建桥梁、缔造和平。
-
为教会的使命带来新的愿景:依照不同文化来进行福传,即“福传本地化”。为普世教会而言,利玛窦是基督信仰与生活本地化的楷模。
-
天主教会与中国的关系。在中国的天主教会的活力,跟“地道的中国人,真正的天主教徒”有关系。利玛窦是中国天主教信徒成为“地道的中国人、真正的天主教徒”的导师和楷模。
透过友谊来传教的方式(以友传教)
耶稣会前任总会长倪胜民神父 (Fr Adolfo Nicolás, SJ) 在2010年于米兰的一个重要演讲中,提到利玛窦独特的传教风格,说他是一位拥有开放胸襟、透过友谊来传教的耶稣会会士。倪神父将传教的概念定义为帮助别人在一切事上寻求天主,强调传教士蒙召以天主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因为这将引导我们与众人建立友谊。利玛窦正是以这个观点作出了福音与中华文化相遇的建议。他是福音“本地化”的先驱和导师。
就利玛窦的传教模式而言,我们没有他宣教时的明确证据。确切而言,他偏向于采取相遇、朋友间的交谈、与他人建立个人关系的途径,尤其是透过他者的文化,也就是对方看待世界的方式,试图去理解对方。圣座封圣部以及教宗本人对利玛窦“圣德典范”的认可,证实了这个方法对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意义,仍有关联。
最新消息:
香港教区主教,耶稣会士周守仁在寄给利玛窦列品案的申请人巴斯卦.瑟博雅达神父 (Pascual Cebollada, SJ) 的一封短函里,如此写道:
有在香港的中国官员告诉我,该项宣布在中国广为流传,对这份当之无愧的认可给予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