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的使命伙伴“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即将于 2022年12月17日下午两点举办一场线上讲座,邀请到柯修文博士 (Dr. Daniel Canaris) 分享早期耶稣会士如何尝试将“神圣”(sanctity) 翻译成中文的微历史,并对这些翻译选项为耶稣会传教策略发展的重要性作出反思。

在1580年期间,当耶稣会士罗明坚 (Michele Ruggieri, 1543-1607) 与利玛窦 (Matteo Ricci, 1552-1610) 在中国开展首个耶稣会的传教事业时,“可翻译性”(translatability) 与“文化的不可比较性”(cultural incommensurability) 等词汇仍未编入欧洲的词典里。然而,这一类的问题却以含蓄的方式,透过传教领域所使用的翻译选项 (translation choices) 获得了应对。

为早期的传教士,“可翻译性”为其传教事业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将基督宗教救援论的主要概念“神圣”(sanctity) 以中文传达出去。耶稣会士在中国士大夫和宗教传统的众多词汇中选取一些来翻译“神圣”的概念,如:“圣人”,“真人”,“先”等。不过,这些词汇却意味着基督宗教与中国本土对卓越人性理解上的某种比较。

这场讲座会的演讲嘉宾为柯修文博士(Dr. Daniel Canaris ),他将阐述早期耶稣会士如何尝试将“神圣”翻译成中文的微历史,并对这些翻译选项为耶稣会传教策略发展的重要性作出反思。主办单位也邀请了耶稣会士梅谦立神父 (Fr. Thierry Meynard, SJ) 担任回应人,谭永亮神父 (Fr. Patrick Taveirne CICM) 则为主持人。

PHOTO-2022-12-06-19-02-13

报名详情,请点选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