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具有顶配学历的超级学霸,
纽约大学电机工程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金融工程)硕士、普渡大学博士,
同时他也是国际知名技术协会的科学家;他是被授予Magoon优秀教学奖及国家工程院CASEE新教师奖的美国大学教授,
同时他也是硅谷物联网行业的创业明星;具有如此“闪闪发光”履历的他, 为何定离开美国硅谷,加入位于对外经贸大学校内的北京中国学中心The Beijing Center (TBC) 任教。
TBC到底是什么样的机构,能够吸引他抛开曾经闪闪发光的头衔,来到中国北京继续他的教育事业?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他聊聊,TBC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到底有多么与众不同?
古嘉文 Simon Koo • 北京中国学中心(TBC)执行总监 • 普渡大学电机及电脑工程学博士 •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美国电脑协会(ACM)高级会员、英国电脑协会(BCS)会士 • 曾任教于圣地牙哥大学、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和圣克拉拉大学 • 硅谷物联网企业Ananse的创办者和CEO
除此之外,Simon也会站在大学教授及企业管理者的双重角度,带给大学生关于学习及成长的建议:大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成长,以及大学生如何具备领导力。
(以下为Simon第一人称自述)

#01藏在对外经贸大学里的神秘学校TBC
“TBC是中西文化的桥梁,
帮助海外学子了解中国文化,
让中国学生更爱祖国”

TBC创办于1998年,2002年起坐落于对外经贸大学校内。
自1998年成立以来,TBC一直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在发挥作用。我们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帮助外国人进一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成长在国外的华裔同学都因为TBC而收获很大。
其中一位是TBC 2018年的交换学生Jessica,中文名字叫席庆庆。她是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华裔,她说TBC帮助她在中国发现了新的自我,帮助她体会中国的血脉对她的意义。
直到现在,她都非常想念中国,她一直和我们保持联系,希望有机会能再次回到TBC,再次回到中国。
另一位印象深刻的同学是Michelle Chin,TBC 2019年交换生,她是三藩市出生和长大的中国人,她说是因为TBC才回到中国,她曾经说,是三藩市让她长大,但中国让她成长。
这些不胜枚举、令人感动的例子都在说明TBC发挥了中西文化沟通及搭建桥梁的作用。

“TBC是开放、多元的国际化学校,
帮助中国的本科学生
更好地适应海外的生活和学习”
但是,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现在的TBC把对于中国学生、中国学者的交流培养作为工作重点。
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可以为中国学生搭建一个接受西方教育的桥梁和媒介,也为那些有去海外留学意愿的学生提供一个跳板。
我们希望通过在TBC 的学习,帮助他们做好留学的准备,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海外的生活和学习,更完整地享受留学的益处。

所以在我看来,TBC是一个开放、开明的学校。
TBC所采取的教育方针是以“博雅教育”为基础,吸纳中国文化而成为属于和合适中国的教育,也就是吸取了西方博雅教育的精髓,并将其以更适应中国教育的形式呈现出来。
尽管TBC的老师都来自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甚至是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也有很多来自清华、北大等国内院校,但是TBC致力于让所有的课堂保持开放、开明和国际化,我们的课程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能力。
此外,对于我本人来讲,我的授课风格是一个“无为而治”的情况。
虽然教育不能完全没有规范,但太多的规矩对于学生的发展确实会带来不必要的限制,所以我希望尽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在大学这个相对来说会比较保护他们的环境中,我会更多地鼓励他们去尝试、去犯错,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因此,在我的管理下,TBC是比较自由、多元的。
“TBC是培养领导者的平台,
培养有同理心、
能在自己领域里精益求精的领袖”
TBC承接了拥有四百多年传统的“依纳爵教学法”,所以在培养领导者这方面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和方式。
除去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以外,
TBC更看重的是通过实践让学生去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从而建立起同理心。所以我们会安排TBC的学生去做一些社会服务类的专案,
引导他们去理解世界上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和需求,
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并将从中学到的道理和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这就是我们培养学生、培养领导者的基本思想。
TBC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领袖。
我们所谓的领袖,是广义上的领袖,
是指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能在自己的领域里精益求精的人才。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做到“最好”,而是要做得“更好”。

你现在做得已经很好了,但是可以更好吗?
你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但可以更不错吗?
这就是我们希望学生在TBC可以建立起的心态。
所以我们要培养的领袖,不一定是国家领导人或大公司CEO,而是只要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领袖”,就足够了。
目前来TBC访学及交换学习的学生有1万余名,分布于全球17多个国家。他们在世界各地工作和深造。这些学生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他们身处何方、投身何事,他们都是在追随自己的热情,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02大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得到更多成长
“贵在于精不在于多,
勇于表达而非被动接受”
我坚信这样一个观点,“与其教学生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每一样只有皮毛,我宁可反过来,进行精而不多的教育。”
就像我的一位导师曾经说过的:“choosing between learning a lot of things, I would rather you understand simple things deeply”。
意思就是:“对于很简单的事情进行透彻地了解,比起什么都懂一点点要好太多了。”

这个观念对我影响非常大,也是我给自己的教学设定的期望和方向。
所以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说,甚至学生说的比我多,我会更开心。
因为我认为只有通过说、通过表达,
学生才能够对正在学习的课题有更深入的了解,而非只是被动地接受。
另外,我考试的形式也比较特别,我会让学生带一张A4纸,让他们想写什么上去都可以,但只能用手写,绝对不能把书上的内容复印上去。我这样做有两个目的:第一,在准备这张A4纸的时候,学生其实就等于就把材料复习一遍;第二,我一般不考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我更希望学生能真正理解课题、并融会贯通。
这样一场考试下来,学生自己也会觉得,那张A4纸其实没有什么用,因为知识已经牢牢刻在他们脑子里了。
#03大学生如何具备领导力
“同理心是领导力中非常重要的内核,
其次是洞察力及创造力”
对于领导力的标准实在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是我认为其中确实有一些不变的核心。
首先就是一定要有同理心。
因为如果你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能察觉到你下属、同伴的痛点,不能理解他们的感受,而只是单纯按照自己认为“为他们好”的想法去做的话,实际上并不利于整个团队的发展,更没有办法服众。所以,同理心是领导力中非常重要的内核。
第二个是洞察力。
领导者不一定需要看得最深、最广,
但他一定要比别人站得更靠前、看到的比别人稍微多一点点。
比如,领导者要能从一些“奇怪”的角度去看问题,要发现到别人忽略的东西,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从而带领团队走上更好的道路。
第三是创新能力。
如果是我自己成长的那个年代,或者是我父母的年代,
念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或者为工作做准备。
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大学教育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协助人“找”工作,
而是协助人去“创造”工作,去创造事业。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大学生需要培养的就是创造力,是洞察世界走向的能力。
当然,那些基础的能力,比如沟通能力、逆商等等的这些的培养还是很重要,但是从目前的趋势来讲,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也就是一个人成功与否很关键的观察点。
下一期,Simon继续和你聊聊:
告诉你现在出国留学还香吗?
如何选择合适的学校?
北京中国学中心(The Beijing Center)成立于1998年,是安东神父 (Ron Anton, S.J.) 于1998年成立的非营利高等教育机构及研究中心,志在通过文化教育与学术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与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