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往茫莱撒,1522年3月
贫穷的朝圣者
依纳爵自从一五二二年三月离开锯山之后,每天都过著靠别人施舍,朝不保夕的生活。他离开锯山是为了逃避公众注意;可能在锯山,有人指示他去只有几小时路程远的茫莱撒收容所,在那里他可以用几天时间记下自己的一些体验,同时也好继续为前往耶路撒冷作准备。
这“几天”结果变成十一个月,这段至关重要的日子,在依纳爵的生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不仅是《神操》这本小册子的粗略大纲是在茫莱撒问世的,而且有人认为,耶稣会的萌芽始自他在茫莱撒卡尔多内河畔所看见的著名神视。
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耶稣会的编史工作如此重视这两件事,不过,都只是出于后觉。让我们单纯地追随在途的依纳爵,不要忘记自从巧遇摩尔人之后,他称自己为“朝圣者”;这名字完美地界定了,他在后来一段长时期的态度。
朝圣者是一个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冒险进入陌生地方,使自己成为一个贫穷,完全需要依赖别人帮助的外来人。如果没有素未谋面的善心人士的慷慨施予,朝圣者便一无所有。现在,我们的朝圣者要以全新的目光,一种超越他以前所有经验的目光去看生活,也就是说,用乞丐的目光去看。他不再把生活看成是美丽的历险,而是每天都竭尽所能弃绝自己。
乌纳穆诺说:“阻止一个人成为英雄,就是因贫穷而生的羞耻”。
茫莱撒
茫莱撒是一个细小的工业中心,住了几千人。人们的生活主要靠种植棉花、经营制造业或贸易生意。他们常常看到来往锯山的朝圣者经过他们的城镇,但从未见过像依纳爵这样的朝圣者。
依纳爵年轻力壮,一手拿着朝圣者手杖,穿着垂到脚面的麻布长袍;一脚光着,另一只穿着用细茎针草做的凉鞋。他背着一个背包,里面装满纸张和书写用品,还有一本他爱不释手、共几百页的书,及其他一些物品,其中一件是他从罗耀拉堡带出来的痛苦圣母画像。他把这幅画像留在身边很多年了,直到在罗马将它送给侄子安多尼。
盛情款待
一位名叫依搦斯‧巴斯卦的寡妇和她的孩子们及其他三名寡妇,在锯山作了一天的朝圣,徐徐返回茫莱撒。有个拿着朝圣者手杖的穷汉子走近她们,“他个子不高,脸色苍白,肌肤微红,在一张俊脸上的眼神显得特别谦恭庄重……他非常疲惫,右腿有点跛”。他问附近是否有可以投宿的收容所。
这个“头有点秃”,讲一口卡斯蒂利亚话的朝圣者的外貌,打动了依搦斯的心。她告诉他在茫莱撒可以找到收容所,并邀请他与她们同行。他们一起走得很慢,好让他能跟得上,但是她们不能说服他骑上她们的小驴。
到达茫莱撒时,天色已晚,卡塔卢尼亚人以务实见称,依搦斯的普通常识,警告她要戒避闲言闲语。于是,她没有陪朝圣者进城,也没有带他回家,“因为她是个寡妇,而那个男子样貌英俊,年纪又轻”。她着他和其中一名寡妇一起走往前面的圣露济亚收容所,这个寡妇是在那里工作的;同时,她要求他们在各方面体贴照顾他,并答应自己会从家中带来接济他的物品。
第一天晚上,她带给他好的汤水和一些鸡肉作晚餐,因为“他带痛走路”。在接下来的日子,她带给他更多的鸡肉和汤。不到一周,朝圣者已吸引了每个人的注意。
“圣人”
接触过依纳爵的善心人,很快便注意到他是多么文雅。依纳爵去世四十多年后,参与他列真福品过程的见证人,给依纳爵在《自传》中记录的材料,提供了珍贵的补充。我们得悉,茫莱撒的儿童有时会跟在朝圣者后面,呼他为“圣人”。
一位老妇证明,她仍保留着那张她用来修改依纳爵袍子长度的剪刀。看来他的长袍一边比另一边长。这些细节是从凭直觉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位圣人的临在中的男男女女口中得来的。总的来说,在短短的时间,茫莱撒的人开始认出,这个他们起初叫“穿麻布衣的人”,是个“圣人”。
依纳爵希望衣着的改变能成为内在改变的外在标记,标志着生命的彻底改变。
这确是那些见过他和听过他讲话的人对他的说法。“虽然他尽力避免人家称颂,但不久茫莱撒的人闻得发生在锯山的事,便开始举扬他。他的名声开始响起,人们开始言过其实,说他放弃了一大笔遗产,等等”。人通常爱说闲话,全城虚张声势,猜测他究竟是谁?
反省:你个人对贫穷有何体验?你帮助穷人的个人经验又是什么?
(待续)
《踽踽独行:依纳爵.罗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订购资讯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