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个中学同学群组 Whatsapp 得悉母校九龙华仁前校长 Fr. Sean Coghlan于9月2日病逝于圣保禄医院,终年87岁。
我就学年代天主教会办的中小学,都有大量外国派来的神父修女任教,九华也不例外,除了一两个中国籍神父,都是来自爱尔兰的耶稣会,他们都不算老,但在一个十多岁少年眼中真的一把年纪了,到我升中四那年终于来了个年轻的神父 Fr. Coghlan,绝对是神父群的生力军。
在我记忆中 Fr. Coghlan 不是校长*,他初来步到就出任我 4B 的班主任,30出头充满朝气和理想是很正常吧,他经常挂著爽朗及带点童真的笑容,有时被班中最顽皮的那几个同学捣乱作弄,也不会发脾气,总是笑吟吟的叫人“奈佢唔何”,今次他死讯传开后,第一个发 R.I.P. 正是当年最顽皮的“问题学生”。
我们升上中四后英语堂开始阅读小说,可能校方为了提高我们学习兴趣,没有挑选一般青少年会觉得沉闷枯燥的古典文学,而是较贴地和富娱乐性,像 Agatha Christie 最烩炙人口的
推理经典《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以及 G.K. Chesterton 的 Father Brown 系列,其实这些通俗小说一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猜谁是凶手”更令我们主动追读下去,
加上 Fr. Coghlan 生动的导读,当时校方的教材政策确属事半功倍。
还有那一年的班际话剧比赛,Fr. Coghlan 信任我交我来导演,我选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错点鸳鸯独幕喜剧《Over The Garden Wall》,未必算“道德正确”,但他绝不干涉,由得我搅,
女主角是现时为长实执行董事的叶德铨反串!可惜我有负所托拿不到第一,只得第二,负给 4C。
中四对我来说真的是很难忘的一年,除了 Fr. Coghlan 很开明的教学态度,我也在 Fr. Tarby 的引领下加入 YCS 华仁分会,令我彻底“回归”天主教。终于感受到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带来的影响了。
*编按:Fr. Coghlan 在1988-1996年出任香港华仁书院校长。
文/邓小宇 原刊载于 公教报 第 404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