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灵魂的改变

灵修导师

就在那一刻,依纳爵开始变成了另一个人。

“他哥哥和家族的其他成员,从他的表现,体会到在他灵魂里正发生的变化”。

依纳爵既形容嫂嫂玛大肋纳是个“一向对天主的奇妙作为非常敏锐”的人,她有可能没注意到这种变化吗?

依纳爵开始以不同的眼光看一切事物。
现在他是个全神贯注于思想的人。

使家人惊讶的是,依纳爵重新发现了自己的自由,心内衍生了一种新的温馨情意。

“他不关心世上的事,只一心坚持阅读圣书”,就像以前他全神贯注看骑士小说那样。他随自己的善志行事,用时间同家人谈论有关天主的事,这是他变了的最好证明,特别当我们记得他以前从未向任何人吐露过他心里的感受或触动,甚至连做神父的哥哥,他也没有向他透露过。

现在,他的话产生效力,因为是带着他本人的内心情意。这是他首次对身为灵修导师的体验。

这时他仍难免过份严苛,有一件事足以说明这一点:他的嫂嫂玛大肋纳说了一句善意的谎言,当依纳爵得悉后,“他严厉地责备她,并告诉她,她不可以与他坐在同一张饭桌吃饭,甚至一连几天对她不理不睬”。

书写

依纳爵有个念头,打算从他精选的书中摘录基督一生最重要的事蹟,写在笔记本中;不久他便写了三百页。用心力把喜爱的思想和字句写在纸上,会产生将它们的意思深入灵魂,印在脑海的心理效果。

依纳爵后来在《神操》的凡例中写道:
“博学周知,不能使人满足,
而是深切地将真理玩味品尝,灵魂才会感到满足”。

所以,他在“精美的单行纸上”,写下打动他及他深入品尝过的章节,用红墨水写基督的言谈,用蓝墨水写圣母的话。细致道来这昔日的作法,仍散发著一股单纯的清新气息,跟粗矿的军人格格不入。这单纯和质朴只能来自他重拾的纯真。

乌纳穆诺满有智慧的直觉不但为我们解答了依纳爵这一行为,也解答了依纳爵其他过了分的单纯表现:

“在内心深处,英雄始终是个孩子;
英雄的心灵始终是孩子的心灵,
英雄只不过是孩子长高大了”。

祈祷

依纳爵也用时间去“祈祷”。这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词语。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灵魂流溢着渴望和计划,
当他痛恨自己的生活,当他感到需要帮助时,
对这样的人来说,祈祷并不困难。

依纳爵会用常被误会是他所作的祷文、《基督的灵魂》来祈祷。我们多谢依纳爵让我们知道他在多年之后,同一位因恋家情结而苦恼的耶稣会初学生的一席话,使他将一部附有大量珍贵图片的《时辰祈祷》送了给这位初学生。依纳爵向这位初学生透露,在他皈依的初期,他在《时辰祈祷》中发现了一张酷似他嫂嫂玛大肋纳的圣母像。圣母的面容在他内激起了人性的情感,令他很烦恼,他的解决方法是用一张纸把圣母像遮盖。只有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才变得对自己较为温和。

默观

依纳爵的灵魂一天天变得更容易顺服于、更易于去接受那难以察觉或形容的神慰。

“他最大的神慰就是凝视天空和星辰,他常常如此,而且凝视的时间很长,因为当他这样做时,他感到内心有一股去侍奉天主的强烈渴望”。

依纳爵一向不擅长表达诗般的情意,但到了晚年,却偶尔会由心内发出些情话,例如他的名句:

“当我默观天空,尘世显得多么肮脏!”

另一次,依纳爵谈到默观花朵。依纳爵以他从未想像过的方式默观大自然。就像他非常钦佩的圣方济各‧亚西西一样,他让自己向宇宙敞开胸怀,接受它感动。

他的情感变成了一股力量,
是一种要演化成行动的力量。

他虽被认定是意志力的大师,他的秘密却潜藏在情感里,就是他会“用心去感受”。他一生容许自己被内心的暗涌支配,这就是他所谓的“动静”,并运用方法去寻求个中意义。他后来了解到,有时情感会干涸的,这时,感性的爱和服务性的爱就只得依靠意志力了。

嘉都西会

这个沉静地聚精会神凝视天空的人会成为一个默观者吗?

虽然他充满热情,把握当下,尽量将它活得圆满,但他仍然考虑著未来,想像他从耶路撒冷朝圣回来后要做什么。

“他渴望能彻底康复,尽快上路”。

他被一种终身做补赎、隐姓埋名、克苦守斋的生活迷住了。

他渴望“永远留在他孕育出、对自身罪过的憎恶当中”,并梦想进入塞维尔著名的嘉都西会隐修院,“隐姓埋名,不受器重”。

有一天,他令一名仆人甚感诧异,因为他差他暗地里往布格斯,为他带回嘉都西会的会规。仆人完成使命,带回令依纳爵满意的资料。不过,正如他许诺的,他必先尽快去耶路撒冷。

 

 

反省:你是怎样加深你的默观精神,扩大你的默观范围?

 

(待续)

 

《踽踽独行:依纳爵.罗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订购资讯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