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天主的碰触
反省经验
渴望以浑身解数取悦贵妇及渴望竭尽所能跟圣人们竞赛,这两个不同的理想,不断在疗伤的依纳爵脑海中交替。他起初未能察觉,在想及不同的理想之后,他的灵魂状态出现微妙的差异。直到有一天“当他的眼睛被开启了少许,他开始对其中的不同,感到惊讶”。这就是说:睁开他的眼睛,敏于感应他的灵魂动向,并让自己降服于他惊觉的、那发自他内心深处的不同回响。
对依纳爵来说,随着惊讶而来的是反省,反省后他去验证。他的体验清楚而确凿:
“他从经验中得知,某些思想使他感到悲伤,某些却使他感到快乐”。
反省这些经验,他得出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教训:
他发现“不同的神类在他心内运作”。
在早期为他写传记的利巴德内拉,给我们强调这一点:“依纳爵明白有两种不同的神类,不仅是不同,而且完全彻底对立”。依纳爵把它们对比为光明与黑暗,真理与荒谬,基督与魔鬼。
两种神类似乎通过外在的事物引诱他,同时,开始在他心内形成的两种倾向是与他的幻想有关的。天主尚未亲自挑战他,因为至今天主还很遥远,天主还不是他个人的,或亲密的天主。然而,在他努力反省之际,天主的确把他提升了一级,并教导了他。这将带来重大的成果。
内在的澄明
三十年后,依纳爵向刚卡威‧卡马拉口述自传。根据卡马拉在页边空白处潦草写下的非正式记录来看,依纳爵当时已明了,是什么引发这些相反的张力。“这是他对有关天主的事所作的第一次反省;后来,当他写《神操》时,就是从自己的内在经验出发,去阐释不同的神类”。
依纳爵发现原来张力是来自两种不同的神类,
是来自两股不同的势力产生的逼迫,是来自两种不同的渴望。
他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这一课给了他“不少光照”。这光为他澄清了他当下动摇与踌躇不决的原因,同时,照亮了他过去生活的黑暗角落。
“他开始更严肃地反省自己过去的生活,并认识到必须为此作补赎”。
“全没有顾虑自己目前的环境,他许诺在天主恩宠的助佑下,去做圣人们所做的”。
热爱天主
依纳爵一心只想待康复后,便尽快去耶路撒冷,正如他所说的:“是为了奉行斋戒和实践修行的苦工,好像那些热爱天主的慷慨灵魂,通常想做的”。
他的祖先们习惯在弥留时分,求人“为他们的灵魂去遥远的圣地朝圣”;依纳爵却要为自己去朝圣。他为什么选择耶路撒冷呢?嘉都西会会士路多尔夫,在他的《耶稣传》中坚称:“没有比用肉眼亲睹,用灵魂默观基督为我们获得救恩的圣地,更令人喜悦了”。
耶路撒冷一来是耶稣生活过的地方,二来因为路途遥远,
所以到耶路撒冷被视为与过去决裂的象征,
或最重要的,它代表一种寻求 ── 那潜意识在召叫我们去的、超越凡尘的老远天乡。
圣母显现
在一段精彩而轻描淡写的文字里,依纳爵说:“看来他以前所有的幻想,在他现在的神圣渴望前,渐渐地消失了……”。之后,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支持他,他称之为“圣母来访”。
多年后,他在《自传》中对这件事的坦诚描述是这样的:“一天晚上,当他躺着无法入眠时,他清楚地看见圣母玛利亚和圣婴耶稣的模样。他从这神视中获得持续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极大神慰。他对自己过去的一切感到极其厌恶,特别是情欲方面的罪恶行径。
此刻,以前铭刻在他脑海中的所有荒诞幻想都似乎被抹掉了。从那一刻起,直到一五五三年八月,他写这些话为止,他再没有顺从任何违背贞洁的诱惑。由于这个原因,这神视可被视为是天主的工作,尽管他不敢如此宣认”。
被天主征服
依纳爵所说的是心理上的顿悟,是在日后要给分辨神类写下清晰指引的人的一个生活实例。依纳爵叙述这个情节时非常小心,但他不敢肯定地说这是来自天主。
另一方面,他肯定地说出由它所产生的不寻常及持久效果,同时深信,这么彻底的改变不可能是他自己的努力或他的自然倾向而生的结果。在他生命的这刻,他皈依了,成了个完全需要救赎的人,一个急于寻找方法以弥补过去的人。
正在此时,而不是在潘普洛纳的堡垒,依纳爵倒下了、受伤了、被征服了。
依纳爵所说的厌恶不是他转化的原因,
而是由充满他内心的光所引发的。
这光使他看到自己脚下空虚的深渊,
并给他指出走向那位“绝对者”的道路。
反省:你如何辨别经验到的悲伤和喜乐呢?
(待续)
《踽踽独行:依纳爵.罗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订购资讯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