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有冲突的梦想

数算过去

让我们把当时的情景再造,看看在依纳爵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从一五二一年六月到一五二二年二月,这漫长的九个月里,依纳爵与世隔绝,独居在罗耀拉宅第楼上的房间。在这漫长的日子里,他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认真地阅读,也静静地深思反省;他想起了原来的雄心壮志,和再也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总是思量著将来要做什么。

无法动弹却帮助他审视自己一路走过来的点点滴滴,并使他记起自己的童年。他追溯过去三十年的生活,并仔细反省它带给了他什么样的改变。嫂嫂玛大肋纳如母亲般的照顾,每天与哥哥、侄女侄子们的接触,以及重新去感受那已经淡忘了的家居生活:习惯、声音、气味、家乡气候、醉人景色,在在都令他更容易陷入幻想当中。

徒劳的岁月

在三十年的岁月里,依纳爵没有什么可以自豪的,因为他没有达到任何经得起时间验证的具体目标。潘普洛纳事件是一种自取灭亡的行为,但是在此事件中,他的行为是高尚的,他忠于自己的原则和现世的君王。

然而,他的忠诚只是一厢情愿,因为在他离开时,没有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酬劳或感激,也没有被表扬。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授勋的名单上,也没因伤而得到医疗津贴,因为他不是正规军。他从潘普洛纳所得,就只有自己的名誉,及旧日的主人,即已降为纳寨拉公爵总督的赏识。依纳爵想必能在公爵家中,求得带俸禄的一官半职,甚或可以当个城堡的监督。但为这名伟大的梦想家,为斗胆爱上公主的他,这种可怜的未来还有什么意思呢?

浪漫的幻想

依纳爵不是一个愤世嫉俗,凡事不相信,常怀疑的苦恼人。他没有放弃他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他仍保持着丰富的幻想力。他还没有皈依;只是一名正在康复的病人,他的健康,连同他那正在休眠,但绝非死去的幻想力,一天比一天强壮起来。

在他的白日梦里,他仍然幻想着“他从前惯常想像”的世俗事。他没有被击败,也没有灰心。有谁能猜到,这时依纳爵心里所想的是什么,除非到了老年,他亲口透露,令他重温昔日温馨的一二:“浮现在他脑海中的许多虚幻,有一样紧扣他的心弦,使他每次用两三个小时全神贯注地去想。

他幻想为取悦某位贵妇要做些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去到她家里,要向她说什么名言锦句,做些什么去赢取她的芳心。他想得那么着迷,以致不去考虑其实是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行的,因为那位贵妇非同凡响,她既不是女伯爵,也不是女公爵,她的地位更高”。依纳爵是个可以“全神贯注每次用两三个小时或四个小时”去想念对贵妇的爱,而忘了时间的人。写传记的,岂能说他呆板,攻心计,冷漠,不受爱情影响,心肠如铁呢?

天主走进他的生命里

依纳爵的故恋既如斯坚贞,如斯甜蜜,别的思想又怎能打开一个裂口,进入他的梦想呢?

答案是,一个新的意念借着天主的手,把他摇醒了,“随着他正在读的书所产生的许多思想,这个意念进了他的心”。

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本书可以模糊并遮住女人的面?这个新意念不是一种正面攻击,而更像在堡垒地基下面挖壕沟的方式,最终会动摇整座堡垒。

当依纳爵读《耶稣传》和《圣人言行》时,“他有时会停下来思考”所读的内容。以这种方式停下来并思考,就是去注意及回答,是在进行自我辩论与挣扎。

依纳爵很容易受英雄人物散发的魅力所影响,现在,他对他们的仰慕变成一种幻想的竞赛,一场要迎头赶上,超越他们的竞赛。

依纳爵反省他正在读的书的内容时,开始问自已:“如果圣道明做这事,我也应该去做;如果圣方济各那么做,我也应该那么做”。在这个阶段,对依纳爵而言,成圣必须要做一些十分艰苦困难的事。

躁动不安或充满喜乐

如奴隶般周旋在相反的渴望之间,将依纳爵耗尽,一点也不出奇。他将从幻想出来的渴望而得的体验,描述得淋漓尽致,指出当中有件事,令他十分惊讶:就是世俗的白日梦使他感到高兴,只要他在想;但是,当“他感到疲倦”,把它放在一边时,他发现自己“感到枯燥乏味与躁动不安”。

另一方面,当他考虑追求成圣应该做什么时 ──“光着脚走向耶路撒冷,只以蔬菜充饥,效法圣人所忍受的一切艰苦”── 他发现,只要想着这些,他就会得到安慰;甚至之后当他不再想这些时,“他依然是快乐和喜悦的”。

 

反省:当你在挣扎去做一个决定时,你注意到相反的情绪吗?

 

(待续)

 

《踽踽独行:依纳爵.罗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订购资讯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