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长大成人,1498 – 1506年

信仰

或许依纳爵小时候也有机会去翻阅使他肃然起敬的家族档案,这里面包括教宗本笃十三世,在一四一五年亲笔签名的文件,说罗耀拉是阿兹柏提亚当地教会的恩人。另一个档案记载的,是西班牙天主教皇室,称赞他父亲所作的“许多出色和忠诚的服务”;他为了保护国王而“不顾自身安危”。

依纳爵从小就养成了虔敬圣母的热忱,而且从未冷淡过。除了每年守好教会的礼规,许多庆节和当地的朝圣活动都成了他成长的一部分。由于方济会几间会院就在这个地区,他的灵魂深受方济会影响。圣方济各‧亚西西的名字就像一粒种子,播种在依纳爵幼嫩的思想。这粒种子终有一天会发芽,启迪他的心神。

世仇

尽管依纳爵家族拥有这些令人敬佩的功绩,并活于基督宗教文化浓厚的时期,争执与不和却是罗耀拉家族的世袭。罪恶连同信仰一起,成了留给依纳爵的部分遗产:在依纳爵这一家,有两个私生子。他祖先们的遗嘱,全无因为野蛮憎恨和长结世仇所造成的后果而有一丝悲痛的痕迹;但因失职,而欲忏悔弥补的强烈渴望却十分明显。依纳爵在《神操》中写下:“由此妥救自己的灵魂”这名句之前,他们早已耿耿于怀,惦念著灵魂的得救。他的哥哥马尔定、罗耀拉家族的继承人,意识到自己的“重罪”,在临终时,寻求“天使无玷之后”隐修院助佑,并捐了大笔遗产给这所隐修院及她的姐妹院。

新视野

少年时,依纳爵的世界,充满外国人的名字、外国地方名、远方的君王和战役。

透过他的亲属和同胞,他开始认识欧洲和新大陆的发现。在一五二二年,首位完成环球航海一周的,是个巴斯克人。他的嫂嫂玛大肋纳,曾经服侍皇后伊莎贝拉,想必也给他讲过些有关皇后的故事,而皇后亦肯定曾赠予些好书,或许也包括《耶稣传》和《圣人言行》这两本书。勇气、忠诚、服务、荣誉和名声,开始在年轻人易受外间影响的思想里渐渐成型。

依纳爵在家里读书和做作业,但也会重返铁匠的家。当他奶妈的丈夫马尔定烧旺碳火,把炽热的铁水倒在砧座上,迅速而准绳地大力一下一下地打,直到铸成一把锄头、一件兵器或一只马蹄铁时,依纳爵会在一边看。要铸成什么东西,是铁匠一人的决定。马尔定会干脆问道:“看到了吗?”对依纳爵来说,目睹这一切,并懂得如何去看,已足够让他认识到行动的威力,及其产生的坚硬、抵抗力、恒久不衰的效果。这堂课在他的灵魂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对他的吸引力比学习用鹅毛笔临摹更大。铁匠要言不烦,续说:“我们在这儿,但铁器会运到英国、佛兰德斯……也会运到士兵手中……也许会送到远方你哥哥们的手中”。

这儿或远方?

除了依纳爵生性喜欢冒险和成就这因素之外,他在家中卑微的身分,也使他考虑究竟是留在罗耀拉的死胡同,或是到其他地方求前程。他的父亲急于为小儿子作安排,在离世前不久,求得卡斯提尔王国的财务大臣给依纳爵敞开家门,并待他亲如己出。财政大臣的妻子是罗耀拉家族的亲戚,依纳爵的父亲期望,小儿子能在阿来瓦罗城财政大臣家里,接受良好教育,将来也就不难在宫廷谋得一官半职。

一五零六年的一天,依纳爵十五岁时,他离开罗耀拉封地碧绿的山谷往阿来瓦罗城。临走前,他感受到父亲放在他肩膀上的手给他的肯定,也感到母亲不在。一年之后,即一五零七年十月二十三日,他的父亲安然离世。依纳爵孤苦零丁,但妥善的安排使他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阿来瓦罗城

依纳爵穿过布林高斯前往阿来瓦罗城,卡斯提尔王国的辽阔田野仿如金色的海洋将他包围,相比之下,罗耀拉封地显得像个小小的花园。依纳爵引以为荣的华丽家园,谦逊地迎向卡斯提尔王国名门望族的宫殿。

财务大臣委拉斯凯兹和他的妻子玛利亚,真的欢迎依纳爵犹如亲生子。新的家在各方面都呈现皇宫的气派,整个家躺在财富的闪烁与光荣。孩子们告诉依纳爵,他们的父亲与国王斐迪南私交甚笃,得到国王的信任和厚禄。皇后伊莎贝拉经常造访阿来瓦罗城,他们的祖父曾为她效忠三十年。

在这个有六男六女的大家庭,依纳爵再次排行十三。他的介入并没有带来什么问题,因为他与其他孩子年龄相若。尽管他很容易适应每天作息有序的时间表,但去适应一种新而不同的生活方式,调校的过程则较困难。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一直到他二十五岁,他过著奢华的生活,财富尽享。这对他未来的生活,可说是最糟糕的开始,使他在成年后选择度极贫穷的生活,更具挑战性。

 

反省:你在少年时所做的选择,如何塑造了你的未来?

 

(待续)

 

《踽踽独行:依纳爵.罗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订购资讯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