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共七十章,译自高伯仁神父的《Alone and on Foot : Ignatius the Pilgrim》

中译介绍

为不懂西班牙文,无法阅读特耶克‧伊第哥拉斯(Tellechea Idigoras)教授所编纂的圣依纳爵生平巨著,或面对耶稣会士卜米高神父(Michael Buckley,SJ)厚厚的一册英译,仍心悸却步者,都要感谢耶稣会士高伯仁神父(Brian Grogan,SJ)将卜神父的英译本,摘录成我们着手作中译的节本。

怀着跟高神父同一的心愿,我们希望借着付出的努力,能帮助更多人从特教授的伟大学术成就中得益,更洞悉依纳爵的情操,更能在锐意将信仰与生活整合的过程中,尝透圣依纳爵留给教会,那已经帮助了无数人成为耶稣基督更称心的门徒、更懂得享受同天主的关系、更有活力在教会中善尽宗徒职分的《神操》韵味。

作中文翻译,首先由吴杏莲姊妹提起,并取得高神父及爱尔兰都伯林Veritas出版社允准。李伟平神父译了初稿,吴杏莲姊妹偕友人作修改,素与思维出版社紧密合作的香港基督生活团成员,作最后校订。我们尽了努力,唯愿没有辜负特教授、卜神父及高神父三位大师的心血,并为读者提供一部忠于原著的翻译。我们祈愿各位可以借着天主在依纳爵生命中的工作,承蒙启发,同样能够在万事万物当中,爱慕事奉天主,愈显主荣。

嘉理陵神父
思维出版社 发行人

第一章:想像和资料的来源

假如依纳爵今天回到出生地,像他在一五三五年,四十四岁那年回到故乡一样,他会很难辨认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离罗耀拉最近的城镇阿兹柏提亚的面貌已改变了很多,但是如果他走进堂区圣堂,会发现古老的洗礼池已恢复旧观,且在旁边用巴斯克文写着:“这里是依纳爵‧罗耀拉受洗的地方”,心弦定会为之震动。假如他漫步穿过现已扩建,被丑陋的厂房包围的内城区最老地段,他会走到一条名叫圣依纳爵的街道。如果他离开阿兹柏提亚,朝自己家园方向走,就会来到一座华丽的大教堂;教堂祭台正上方,安放着他本人的银色塑像。

重返家园

此刻甚感困惑的依纳爵,也许会跟着疲惫的游客排队,等候参观其中一个“必到”的景点:“圣屋”。突然间,他的心跳加速,因为那道由坚硬石头砌成刻着盾徽的围墙,分明就是他的家;还有那用砌砖建成的楼房,是他祖父在国王惩罚叛乱,下令摧毁原有的城堡与防御工事之后而建的。两尊雕像更默默地道明底蕴:一尊是身披盔甲,挺胸抬头,肃然直立的骑士;另一尊是一些士兵用担架抬着一名受伤的男子,一条小狗在热烈地欢迎这位受伤的战士回家。依纳爵一定记得那条小狗的名字,也会记得是牠陪伴他渡过了漫长孤独的疗养期。导游不会给游客讲述有关他家庭的事,虽然这个家曾显赫一时,而是会告诉他们有关依纳爵本人和他灵性生命的家庭 ── 耶稣会的事蹟。

依纳爵的生命不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另一位”

如果依纳爵走到楼房最顶层的房间,会看到一个塑像,是他自己在疗养期,从书本抬头注视一个无玷圣母小木刻。此情此景,又会令他的情绪激动起来。这房间是他开始探索生命的地方。在这房间里,他得到了新生。这新生命经历了缓慢的产痛,由非他手所造的指南针引路。在这房间里,他渡过的许多孤独岁月所培养出来的梦想,给他的生命留下烙印,因为从那时起,他是自由的,他的生命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或者倒不如说,他的生命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另一位”,属于带领他走向他不曾梦想要去的地方的“那一位”。

遗产

小时候依纳爵被托养在铁匠的家,在去铁匠家的途中,他可能会在一座名为灵修中心的漂亮大楼前驻足。在那儿,一位友善的耶稣会会士会解释说:人们来这里做圣依纳爵神操。在图书馆里,当他看到熟悉的《神操》、《依纳爵自传》、《耶稣会会宪》,这些书籍时,他的心又会砰砰地加速跳动。他也会发现一些厚厚的合订本:《圣依纳爵生平资料》和《耶稣会的开始》。他会翻开他的《灵修日记》,里面揭示了他在一五四四至四五年,这一年间,经验到的深邃神秘经验。他也会看到一个注解说,《神操》自一五四八年第一版问世后,已再版了四千五百多次。他可能会看到有关自己的大量传记,有些记述比较体谅,有些则大肆批评。他肯定会对在一百多册《耶稣会历史》中,竟有二十四册涉及对他个人的研究,而摇头惊叹。

自传

让我们离开这个幻想世界,把目光集中在本书的资料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依纳爵自传》。《自传》是在一五五六年依纳爵去世之前几年,在他的耶稣会同伴请求下,由他口述,并由另一位耶稣会会士记录下来的。他们一直请求依纳爵写下“从他皈依起,天主怎样带领他”。传记完全没有提及发生在一五二一年之前的事,一开始就写他在潘普洛纳受伤,并以他在罗马的早期生活作结。他于一五三八到一五五六年间住在罗马。传记中的主角不是他自己,而是天主。依纳爵是个无名士,以第三身来指自己是个走向未知的朝圣者,全然不知他会被带领去做什么或走向何方,但他完全信赖指引着他的天主。

其他资料

依纳爵死后,他的同伴纳达尔给他的传略作了润色,将他眼中的依纳爵传遍欧洲的耶稣会。一五七二年,伯多禄‧利巴德内拉写了一本显示依纳爵官方形象的《圣依纳爵传》。此书不获好评,因而马菲被委任另写一本:这导致马菲和利巴德内拉,互相挖苦和抨击;全让现今历史学家从中得益。

依纳爵列圣品的过程始于一五九六年,审查的人员在依纳爵生活过的地方,收集宝贵的、但又逐渐在那些生前认识他的人的脑海中淡忘的资料。在后见于引号当中的资料,或引自《依纳爵自传》,或引自认识依纳爵的人。一六零九年依纳爵列真福品,一六二二年依纳爵与他最亲爱的朋友方济各.沙勿略,并与德兰.亚维拉一同荣列圣品。神秘化最终被确认了,结果是引人注目的辉煌,因此时正值巴洛克艺术时期:凯旋欢欣,富丽堂皇,英勇豪迈,不可思议。站在罗马耶稣大教堂瑰丽拱顶下的人,能否认出这名鹑衣百结,裸足走遍逾半个欧洲的贫穷朝圣者?

 

反省:假如你在死后回到生前的情景,会对你有何影响?

 

 

 

《踽踽独行:依纳爵.罗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订购资讯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