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早在一九九零年就已经关注到生态危机问题。身为教宗,他当然是从信仰的角度观之,目的不是在于提供技术支援或解决方法,而是关注危机涉及的伦理道德。他呼吁大众携手合作,立即从伦理层面着手,共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生态危机自此不但没有缓和,反日趋严重;履行保护地球的伦理责任,也就日趋迫切。我们并非地球的拥有者,我们只是管家,且要为此交账。这事实为所有人都是一样,为信奉天主的人,就更加真确。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许不能接受“管家”的概念,但对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袖手旁观,无论如何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教宗在二零一一年度首个祈祷意向中,超越伦理道德与责任的基本概念,邀请我们更积极地起来行动。我们理当珍惜地球的天然、物质、原料,但更重要的,是必须珍惜人性、社会性及灵性的财宝。教宗邀请我们认识世上的一切都是天主的创造,是天主恩赐的礼物。所以,他强调保育的伦理角度。真正欣赏天主创造的美好,自然会以合乎伦理道德的态度去作回应。
让人人都能享受天主的礼物,就是在履行公义,教宗本笃十六世尤其提到“环境难民”,即受自然灾难影响的人。每当谈及天主、人类与受造物,我们很难不谈公义的问题。让我们都为能尽好地球管家的责任而祈祷。(嘉理陵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