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士和为贵神父的新书发表会于2020年11月7日下午在台北耕莘文教院举行,这是“耕莘文教基金会”与“我为人人协会”合办《耶稣会士在台福传口述历史计画》的第十一本书,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新书在发表时,书中主角已不在世、不能亲临为读者签书的一本。

和为贵神父在今年三月9日回归父家,由于当时新冠肺炎疫情严重,许多爱戴和神父的教友无法亲赴教堂,参与殡葬弥撒,为神父送别,因此这次新书发表会,吸引许多人共襄盛举,借此追思感念神父的恩泽。
依纳爵基督生活团团员林守玫表示:早在几年前,基督生活团就曾询问和神父是否愿意出书,当时,神父以一贯的表情耸耸肩、皱皱眉、摇摇头,他自认不是高知名度的神父,不值得他人花费时间精力,还要砍倒不少树木为他出一本可能没有广大读者的书。直到2019年,和神父因罹患胆管癌,体力精神大幅衰退,基督生活团团员惊觉可能时日不多,适逢多名团员刚退休或半退休,因此再次劝说神父,并将这件事当成团体的阶段性使命,合力完成。“与其说是和神父愿意出书,不如说他愿意为我们而出书。”林守玫感叹的说。
这本书从去年八月开始,每个月进行一到两次访问,直到12月底,和神父住院为止,神父口述的部分从他出生到前往高雄工作,这部分正好是大多数人都还不太认识神父的阶段,在高雄之后,则由许多教友、团员、神学院的学生等等,写下他们追忆与和神父相处的点点滴滴,借着这些记忆拼图,补足了神父没有道出的下半部生命乐章。
新书发表会时,主办单位特别邀请与和神父经常接触、关系紧密的耶稣会士詹德隆神父与穆宏志神父、耶稣孝女会胡淑琴修女、仁慈圣母传教会尹美琪修女。四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和为贵神父,让读者对和神父有更多方位的认识。
詹德隆神父分享说,和神父处事低调、凡事包容、很有组织能力。他们两人曾在罗马同窗攻读心理学研究所,当时课业重、压力大,因为语言之故,偷偷互换要实习辅导的病人,解决了困难。学成后,回到辅仁圣博敏神学院工作,成立培育中心,运用在罗马所学,协助信友分辨圣召及推动心理成长。詹神父并说,和神父深具望德,他在病重阶段仍以平常心面对疾苦与死亡,完全接受天主的旨意。和神父还曾向他说梦见躺在天主的怀抱中。
耶稣孝女会胡淑琴修女与和神父是辅仁圣博敏神学院同事、曾合编过心理与灵性整合的书籍,两人情谊深厚,胡修女说,在翻译编写和神父的著作时发现,和神父所有的资料都注明出处,是一个相当严谨的学者。与和神父来往中,感到和神父是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他善于用故事来启发人,每当胡修女带着困扰及不满向和神父倾诉时,和神父总是分享自己的故事,而不是教导;这些故事不仅让人豁然开朗,更使人铭记在心,久久不忘。
穆宏志神父与和为贵神父是西班牙老乡,两人个性迥然不同,却是哥俩好,感情深厚,俩人都喜欢足球,穆神父自嘲踢足球不是普通的差。有一年,在新竹念中文的耶稣会修士与在神学院读书的耶稣会修士比赛足球,穆神父从和神父那儿抢到球,踢给自己的队友入球得分,至今难忘。穆神父说,和神父是他的良师益友,偶尔会提醒他对事情的反应不要太激烈,要保持平静。后来两人都在罗马念书,常在一起打牌,不过,输牌的总是穆神父,穆神父就很生气,因为自认牌技不比和神父差,只是运气总是不好,于是和神父就说,假如你不高兴,你先安静一下,然后说一说为什么不高兴(Speak out. Don’t act out.)
仁慈圣母传教会尹美琪修女回想起40年前,她刚发完初愿,接管女生宿舍及基督生活团,时常体会到学生及团员的困惑,也是自己想咨询的问题,于是将问题包装了一下,请教和神父教导如何祈祷,和神父回答说:“我不会教妳祈祷,但我会帮助妳认识自己,一旦认识自己后,妳的祈祷及与天主的关系会改变。”一语打破尹修女一些神修上的迷思,开始做个血肉之人。
尹修女也应主办方邀请,介绍新书,分享新书封面上和神父行走祈祷的照片,让她想起一座圣依纳爵的雕像〈,〉,虽然神父常是坐在晤谈室,但是他忘我地聆听和默观每个渴慕上主的人灵,这些被聆听、被主爱浇灌后的心田,回到生活中必然有新的行动产生。
和神父与许多人建立了真诚深刻的关系,因此,书中人对他有各种不同的称谓:神师、善牧、兄弟、朋友、老师、同学、父亲等,这些关系让人想起天主显示世人的不同面向,诚如圣十字若望曾说:“经由人间有限的关系,可以洞察天人之间无限的爱。”亦如大德兰所说:“领受了恩宠,又觉察明白所领受的恩宠,同时能解说恩宠。”和神父才得以帮助这么多的人。
新书除了纪录和神父口述内容,另外,有许多基督生活团团员及和神父的故交老友撰述与和神父相处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与和神父的谈话、牧灵辅导等故事,娓娓道来,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