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11),是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 1610年)逝世411周年的日子。
利玛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奠基人,他用平等友好的方式打破了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壁垒,并因此缔造了一段传奇。杨延筠等人编译了众多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内容涵盖了天文,数学,地理等当时的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西学东渐极大地拓宽了中国人的视野,丰富了中国文化。

当然,深不少“本地化”的利玛窦也是第一位真正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典籍的学者,将中国文化和社会介绍给西方,做到了中学西传。流传着利玛窦当年翻译的“四书”的拉丁文译本,他的《利玛窦中国札记》曾长期被认为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基本著作。
1610年5月11日,利玛窦与世长辞,万历皇帝钦钦赐墓地将利玛窦葬在北京。利玛窦进一步促进了中西交流,也对亚洲其他国家了解和认识西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如今,利玛窦依然是世界公认的中西文化交流象征,人们为他建立纪念地标,用他的名字成立学社,命名教学楼等,从而纪念利玛窦。这不仅仅是纪念利玛窦本身,更是承借利玛窦精神,结合时代,继续推进中西文化的友好交流。
北京中国学中心(The Beijing Center)成立于1998年,是一所非营利高等教育机构及研究中心,志在通过文化教育与学术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与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