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02b-photo1-300x200早两个星期,香港教区内有一番热烈的唇枪舌剑: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即兴发表了一句“天堂论”、主教汤汉枢机亦同场大赞林司长;不够一星期,汤枢机发表了一封有关考虑区议会选举指标的牧函,这几个“议题”都引起教内外不同的声音,即使有着同一信仰,大家不是引经句典、说圣经引教理,便是以教宗与前主教的话“回敬”。这些“议题”于网上各平台的留言多达一百多个,大家各执己见,针锋相对。

看到这一百个留言,笔者第一个反应是叹息,然后问耶稣:“耶稣,若你看到这一百个留言,你会怎样、有何感受?”站在祂的角度,也就是甘愿受委屈、任人侮辱的那位 – 祂必定不愿看到祂的羊群互相责骂、以不当之言“互插”对方,这绝不是爱德之行为,也是我们的罪过,我们有份令祂的圣心不停地淌血。

笔者虽然有个人立场、有自己意见,但在此不站在任何一方,纯粹退后一步,分享己见,望各位有份讨论的人别先入为主、别判断笔者我、别判断教友、别判断神长与教会;相反,我们先检视自己:

1 我们在撰写任何文章、回应任何留言前,我们有否为此祈祷,寻求圣神的光照带领?有否先问问耶稣,我们的回应是否应该、必要,这一切是否耶稣想我们做的?
2 我们是本着怎么样的心态去写文章、作回应?是判断?是批评?是要引起讨论?是要引起别人关注?抑或是在“搞分化”?
3 我们有否克己祈祷?这行为能称得上爱德工作、爱德行为吗?

有朋友告诉笔者,其实都只是讨论、运用大家的自论自由,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有论点就可以。但抚心自问,我们的回应真是这样?抑或是要向其他人表示“我是对的!请听我说”,然后再判断别人?我们的理性讨论,是否真的理性?还是自我感觉良好?

笔者参加了常年期31周星期四(11月5日)的平日弥撒,当天的读经与福音,加上神父的讲道,能够让我们反思以上探讨的话题。读经一说到判断一事:“你为什么判断你的弟兄?或者,你为什么轻视你的弟兄?我们众人都要站在天主的审判台前,因为经上记载说:‘我指着我自己起誓 ── 上主的誓语:众膝都要向我跪拜,众舌都要赞颂天主。’这样看起来,我们每人都要向天主交自己的账。”(罗14:10-12)我们常常都会听到这一段,我们都不应判断我们的弟兄,但当社会上一些“议题”弹出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判断自己、还是判断他人?

至于当天弥撒的福音中,记载耶稣向税使及罪人们讲述为找寻失羊,而放下其余九十九只羊的比喻,当时还有不少法利塞人与经师在场窃窃私语(路15:1-10)。笔者参加当天的弥撒,献弥撒的神父提到:“我们人类没有资格去判断。”他续说,那些法利塞人为何大胆地判断耶稣,指他接待罪人,经常到处找耶稣的错处?除了因为妒忌、骄傲外,同时是他们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遵守了法律,便自以为有资格去判断。

然而,有很多人都会认为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常引经句典、引用教理的人)就是法利塞人。但同样退一步看看,我们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变成法利塞人,全因我们是罪人、我们并不完美。我们要透过简单真诚的祈祷、与主交谈,在默观祷告中看清天主的旨意,才不会变成法利塞人。

笔者在此重申,撰这文并不是出于批评,纯粹只是以另一角度分享想法,带出可思考空间;适当的讨论是应该的,但最大前提是要谦抑自下、先祈祷克己,然后再执笔,而不是为反而反、为闹而闹。最重要的是,我们都需要在祷告中,依赖着天主的恩宠,去思考正确、公义的事。

所以,让我们也试试在回应前“停一停、想一想”,最重要是“祈一祈”,以寻求祂的意思。于祷告中共勉之!

本文转载自号角报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