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为天主服务的学校即将开办。在这所学校中,希望指引我们的不是急躁也不是压抑。”
很少有圣人如同圣本笃一样,留传给后世如此深刻的影响,他所制定的会规,成了西方隐修院传统的典范。然而,后世却很少得知他的生平事迹。事实上,圣本笃过世五十年后,在圣国瑞一世的著述中,已经描写了他的一生。
圣国瑞书中写道,本笃生于意大利努西亚一个显贵的家庭,日后在罗马接受教育。但本笃看到当时学习风气的糜烂,并深感天主的召唤,故放弃一切,欲致力服事上主。修道早期,本笃在稣比亚可的山洞内独行苦修,这种生活方式慢慢地吸引了其他的灵修追寻者。
尽管本笃心中并不愿意,他依然答应了附近的隐修院的请求,前往领导他们。很明显地,隐修士对本笃的纪律并不接受,并亟欲下毒在酒中害死他。很奇妙地(传统的描述笔法),本笃识破了他们的诡计,逃过一劫,返回他最喜爱的独修生活。
这期间,在弟子们不断地邀请之下,圣本笃同意将弟子分送至不同的隐修地,每一处有一位自己的院长,他则主持其中的一座修院。本笃在卡西诺山所创立的隐修院开始声名远播,他也在这里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圣本笃会规”,这部会规成了西方隐修生活的始祖。本笃最后死在卡西诺总院,也葬在此处。他的墓旁长眠著其胞妹圣思嘉。
圣国瑞书中多着重圣本笃的神蹟,因此遮盖了会规中所探寻的人的神类。实则这种描述手法是借由见证的故事,反映圣本笃的灵修深度及祈祷能力。
最早期的隐修生活强调的是严厉的苦修及禁欲,以及极度的自我摒弃;圣本笃的会规则看重人的自然规律。会规的重点将外在转向内在;将肉体转向意志。他要求弟子们不要否定适度的食物和饮食,且要避免过度的及自我强迫的苦修。会规中结合了谦逊与服从,并承诺应团体生活的需要,彼此友爱,稳定和谐。
这一切都需要一位智慧圣善的院长。他必须坚决果断,也得温和柔软,使他的带领方法适合每位修道人,也对每个人都有益处;他要视他们为自己的神子和弟兄,永远为他们能否得到灵魂的救恩着想。
这听起来像似专制,其实极为谦和。隐修院内是个平等之处,没有社会阶级,也没有自由人与奴隶之分。本笃特别强调,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表达意见的资格,即使是最年轻的弟兄亦然。
本笃平衡了工作与祈祷。他有效率的团体生活,以及规律的隐修纪律,终于成了西方隐修生活的典范。另一方面,这也是靠教宗圣国瑞的推波助澜。他自己本身也是隐修士,对圣本笃所制定的会规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本笃会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也在于会规中强调的均衡、质朴和谦逊。
除了在隐修历史中占了重要的地位之外,本笃的灵修在中世纪社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好几世纪以来,本笃隐修院代表着耶稣基督的国,在几经剧烈变化的世界中屹立不摇。在当代阶级制度极为严格的社会中,他们突显平等的理念。当时的人瞧不起劳力,本笃会士则肯定工作的价值。在文化纷乱的时代中,他们保存了文明与知识。在当时极端暴力的时代中,他们以和平为生活的座右铭。在一个完全混乱的社会中,他们活出健康整合和保护生态的生活观。本笃会士的生活适度地展露“我们的”世界应保有的特质,是这一点使得圣本笃的盛名历久不衰。
本文转载自天主教辅仁圣博敏神学院礼仪研究中心,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